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比二千石

比二千石

官秩等级。汉置,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次于二千石,银印青绶。西汉凡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等秩皆比二千石。东汉诸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诸校尉也为比二千石。西汉月俸谷百斛,一岁凡得谷百斛,一岁凡得一千二百石,或钱谷兼给。东汉半钱半谷,偶有变动。


官秩等级名,汉置,三国魏晋南北朝皆沿置,俸谷和官位低于二千石。银印青绶。这个级别的官,西汉时有光禄勋、中郎将、骑都尉、驸马都尉、奉车都尉、郡尉等。东汉时有部校尉、中郎将,水衡都尉,中尉,还有城门、屯骑、越骑、射声、步兵、司隶、长水、护羌、护乌桓校尉,及使匈奴中郎将等。凡比二千石的官,月俸谷百斛。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西汉末年王莽改比二千石曰中大夫,见《汉书·王莽传》。

猜你喜欢

  • 五井盐课提举司

    官署名。明朝置,治所在云南大理府(今云南大理),掌该处食盐生产、税课、运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及各井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

  • 仪曹侍郎

    官名。两晋南朝尚书省仪曹长官通称仪曹郎,亦称仪曹郎中,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参见“仪曹郎”。

  • 右班都知

    宦官职名。宋内侍省与辽三班院均置,为右班宦官的领班。

  • 中书令史

    官名。中书省掌管文书的低级官吏。三国魏置,八品。西晋、南北朝沿置,品秩皆低。至隋、唐降为流外吏职。官名,三国魏置,属中书省,掌管文书,八品。其后,晋和南北朝皆沿置;隋、唐也置,但降为流外官吏。

  • 司谒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掌朝觐、大飨时宾赞之职,下设司谒下士以佐

  • 珍羞署令丞

    官名。北齐始置肴藏署,至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为珍羞署,神龙初复旧,开元初又改为珍羞署。有令及丞,掌供祭祀、朝会、宾客的各种珍羞。所属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宋光禄寺有太

  • 绿头牌

    清朝“膳牌”之一种,为高级文武官员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木质,绿漆。详“膳牌”。

  • 台正

    官名。北洋政府置,由台长改称,为中央观象台的主官。见“中央观象台”。

  • 三公曹郎中

    官名。北齐殿中尚书所属有三公曹,“掌五时读时令,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以郎中二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太子翊卫

    即太子左、右卫率府所统翊府及其卫士。详见“翊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