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监修国史

监修国史

官名。东晋康帝始以大臣领史局,渐为制度,《史通》卷一○《辨职》: “近古每有撰述,必以大臣居首。案《晋起居注》载康帝诏,盛称著述任重,理藉亲贤,遂以武陵王(晞)领秘书监”,“既而齐撰国史,和士开总知”。卷一一《史官建置》: “高齐及周,迄于隋氏,其史官以大臣统领者,谓之监修。国史自领,则近循魏代,远效江南,参杂其间,变通而已。”唐太宗贞观三年闰十二月(630)移史馆于禁中,以宰相监修国史,著作郎罢史职,成为故事,监修国史遂为官称。宋初首相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衔,亦有不带昭文馆大学士者,次相加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衔,若置三相则分授昭文馆、集贤殿二大学士、监修国史;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置国史院重修《神宗、哲宗实录》,以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十年罢史馆官并归实录院,二十八年复置国史院,以宰臣监修; 孝宗隆兴二年(1164)以参知政事钱瑞礼权监修国史。辽朝国史院置为长官。金朝国史院置,掌监修国史事,先曾以谏官兼其职,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谏官不得兼,恐于其奏章私溢己美。


官名。宋设此官,负责编修国史。《宋史·职官四·国史实录院》:“提举国史、监修国史……初,绍兴三年,诏置国史院,重修神宗、哲宗实录,以从官充修撰,续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

猜你喜欢

  • ①官府公文之一。诸司相质,其制有三: 关、刺、移。刺,即刺举之。唐朝为尚书省诸司相质公文,宋朝为尚书省对六部之移文。②常用文书之一。官员互谒,以此通报。

  • 司织署令丞

    官名。见“织染署令丞”。

  • 豉匠

    杂任职名。豉即豆豉,有咸淡两种,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供调味用。唐于光禄寺掌醢署置豉匠十二人,掌制作豆豉。

  • 假上将军

    代理上将军,上将军,军事长官,掌帅军征伐。《汉书·陈胜项籍传》:“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 三左三右

    西周时期辅佑天子执政的六位大臣。一说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分立于周天子左右。《小盂鼎铭》: “惟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明,王格周庙。”另一说认为三左为司土、司马

  • 旗手卫冠军使

    官名。清制以旗手卫隶銮仪卫,有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二司,分掌陈设卤簿、乐器及午门司钟神武门钟鼓楼更值之事。

  • 肴藏署令

    官名。即肴藏令。

  • 大司田

    官名。又称“大田”。主农事。春秋战国齐置。《管子·小匡》: “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 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 都正

    ① 南朝宋“州都”与郡“中正”合称。②官名省称。南宋初,忠义民兵每五千人为一都社,设都社正统领,简称都正。

  • 左掖

    指给事中,掌常侍左右,分判省事,驳正违失等。唐张九龄《和许给事直夜简诸公》诗:“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