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略使

经略使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 (628) 始置于边州,掌管军务。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有副使、判官。宋真宗咸平五年 (1002) 再置,渐成为陕西、河东、广南诸路长官,掌各地兵民之政,总制诸将,统帅军旅。西夏置有东、西经略司,亦置为长官。金末置。元朝沿置,职掌略同。明改“经略”。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在沿边重要地区设此官,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由节度使兼任。宋代也于沿边地带设此官,而又兼安抚使,于是称经略安抚使。明朝在有重大军事任务时则置,平时则不置。清初沿置,后废。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六》、《续通志·明官制上·经略使》、《新唐书·百官四下·节度使》、《宋史·职官七·经略安抚司》。

猜你喜欢

  • 工部冬官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工部的主官,全称为殿前工部冬官,设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参见“朝内六部”。

  • 宁徽寺少卿

    官名。元置,为宁徽寺的佐官,见“宁徽寺”。

  • 阿克苏办事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掌阿克苏回城事务。属官有章京、笔帖式等。

  • 操江

    官名。明朝设此官,又名提督操江,掌管江防事务。以副佥都御史任之。

  • 太子右宗卫率

    官名。隋朝太子右宗卫长官,置一人,正四品上,掌以宗人侍卫;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太子右武侍率。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又改为太子右宗卫率。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右司御卫率,中宗神龙元年(

  • 掌戎隶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戎隶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番镇统辖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似为番镇统管的别名或改名。见“统管”。

  • 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

    见“陕西行省”。

  • 上都仪鸾局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隶上都留守司,掌宫内灯烛等务。原为典设署,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为局。置大使二员,副使三员。

  • 官书

    官府文书档案。《周礼·天官·宰夫》: “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