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曹令史
官名。东汉、三国魏、蜀、晋朝置,西曹低级官吏,位低于属,掌文书等。
官名,东汉置,位低于掾、属,掌文书等。三国魏、蜀和晋沿置。
官名。东汉、三国魏、蜀、晋朝置,西曹低级官吏,位低于属,掌文书等。
官名,东汉置,位低于掾、属,掌文书等。三国魏、蜀和晋沿置。
民国时,处理公共事务的地方称公所,如处理市政的称市政公所,处理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事务的称区公所(即区政府),村镇处理公众事务的称村公所、镇公所等。公所,即“政府”的意思。
麴氏高昌国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司马的合称,是诸部的次官。分见各条。
县长官正式办公的地方是县衙的正堂,县官所出文告,有时用它做县长官的代称。
宫女名号。唐置,属宫闱局,员额五十人,掌宫内杂使。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清除损坏器物的虫类。《周礼·秋官》“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掌除蠹物。以攻萗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官名。周设此官,掌除蠹物。见《周礼·秋官·翦氏
官名。西周置。掌理郊鄙。《恒簋铭》: “命汝更口克司直鄙。”
官员服饰。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定制,五品以上官随身佩鱼符,以明贵贱,应征召。其制左二右一,太子用玉,亲王用金,百官用铜,皆题姓名于符,并以袋盛之,故谓鱼袋。咸亨三年(672)规定,三品以上其袋饰以
官名。唐朝节镇、州、府皆置,主行役出四方。 见《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胡注。唐朝节镇、州、府都有行官,掌受差遣。《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注:牙官给牙前驱使,行官
官名。清末设置,专办电政事务。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首次在大沽、北塘海口各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开办电报。当初主要是为了军事联络,次年,试办南北洋电报,初为官督商办,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
参见“司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