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资善堂

资善堂

宋朝堂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建,为为皇子赵祯(即后继位的仁宗)就学之所。赵祯立为皇太子后,曾于此听政。仁宗宝元二年(1039),置编修官编排书籍,以教授内臣。哲宗初,用为讲筵之所。徽宗时,重为皇子肄学之所,置直讲、赞读、翊善等官。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于行在复建,令建国公赵昚就学。其后,皇储、皇子尝入堂听读。


官学名。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置,为皇帝子孙读书处。有直讲、翊善等官,均由儒臣充任,主讲解经史,喻导德义。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哲宗初开讲筵,命讲读官在资善堂讲读。南宋初,宰相赵鼎奉命在宫门内建造书院,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完成,即作为资善堂,命儒臣为翊善赞读。三十年(公元1160年),当时皇孙就傅,以校书郎王十朋为小学教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即位,诏皇子位各置说书官一人,又增赞读、直讲一人。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皇孙英国公就傅,命置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一人。

猜你喜欢

  • 六条

    汉代以郡守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郡下有县,为防止郡守、县令有违法行为,便遣刺史分行巡察,其监察内容有六条,在六条之内的事则纠察,六条之外的则不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

  • 执圭

    ①使臣代称。《论语·乡党》: “执圭,鞠躬如也。”刘宅楠注引包咸说: “为君使聘问邻国,执持君之圭; 鞠躬者,谨慎之至”。②爵名。同执珪。春秋战国初置。秦汉之际刘邦反秦时沿用之。

  • 磬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磬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诸津署

    官署名。南朝于重要水口置津主,其职掌为检查出入行旅及所携货物,收其课税。隋初于都水台置诸津署,上津每津置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津置尉、丞各二人。下津每津置典作一人,津长四人。唐代于诸津各置令一人,正九

  • 公府掾属

    官名,为公府掾和公府属的合称。泛指诸公府中各曹的正副长官。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属。东曹掾和西曹掾俸比四百石,其余各曹掾俸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一》,参看“公府曹”条。

  • 实授

    任官制度。明定制,指对官吏正式授予官职。京官部寺所属,必考满后始实授; 御史、中书舍人必经试职后始实授。官员任用类别之一。明清之制,凡正式任命实缺官员称为实授。有吏部始授即为实授者,亦可由试署改为实授

  • 佐食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祭祀飨食进献食具。《仪礼·士虞礼》: “祝酌醴,命佐食启会。佐食许诺,启会却于敦南”,“祝飨,命佐食祭。”

  • 再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

  • 典农司马

    官名。东汉末、三国魏置。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的属官。亦称农司马。典农中郎将及典农校尉所置为八品。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的属官,也称农司马,掌屯田事务。

  • 大名织染提举司

    官署名。置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1284),秩正六品,掌大名路民户内织造段匹人匠。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隶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