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梁置,《陈书·华皎传》记其为晋陵暨阳人,在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陈)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录事前加“都”字,是表示其职特重,倍加信任之意。
官名,汉置,为无固定职事的散职官员。《汉书·申屠嘉传》:“至朝,嘉请诛内史错。上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冗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注:“师古曰:冗谓散辈也,如今之散官。”
官名,汉朝丞相府及郡县皆置,为集曹长官。丞相府集曹掾掌郡国上计;郡国集曹掾掌收县上计簿,主向丞相府上计。县集曹掾掌向所属郡国上计。参看“集曹”、“集簿”条。
见“十猛将军”。
官名。北魏置,侍从禁闱,任用士人。《魏书·杨播传》: 杨椿“以端慎小心,专司医药,迁内给事,与兄播并侍禁闱。”隋朝为宦官,于内侍省置四员,从五品下;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内承直。唐高祖武德四年(6
官名。即吐蕃官钵掣逋,掌国政最高长官。
北洋政府时期设治局的主官。见“设治局”。
袁世凯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仿照科举制度设立的考试制度。依照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学绩试验条例》和次年一月二十七日公布的《学绩试验条例施行细则》的规定,学绩试验分省试和道试两级,省试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改行宫禁卫所置,设提举、提点、干当官,以诸司使、副使、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参见“皇城司”。南宋置,为“行宫禁卫所”的改称,见“行宫禁卫所”。
官吏名。又称牙署。辽北面官。石烈(相当于县)设,在麻普下,类似主簿。文班司设有文班牙署。官名。迈置,《辽史·国语解》说:“牙署,官名,疑即牙书,石烈官也。”参见“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