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陵寝总管大臣

陵寝总管大臣

官名。清制,帝后坟墓统称陵寝,妃嫔、皇子、公主坟墓统称园寝。陵园寝主要设在盛京、遵化、易州三处,其中遵化称东陵,易州称西陵。盛京陵寝事务总管大臣设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以盛京将军兼任,东陵总管大臣设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马兰镇总兵兼任;西陵总管大臣设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泰宁镇总兵兼任。各陵寝自总管大臣以下,由内务府、礼部和工部分设官员,分司陵寝各项事务。总管大臣及三机构所设官员及其职掌分工,大致是:总管大臣掌督率官兵,巡防游徼,以翊卫陵寝。所统八旗各官有翼领、防御及世袭轻车都尉、云骑尉、骁骑尉、骁骑校等。内务府分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内副管领、笔帖式等,均由满员充任,掌奉祭祀奠享之礼,司扫除开阖;礼部分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读祝官、赞礼郎、笔帖式等,均由满员充任,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岁供品物、以序祀事;工部分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均由满员充任,掌修葺缮治,祭祀供楮币。

猜你喜欢

  • 巡农御史

    官名。清代都察院监察御史中有专管巡视农事的,称巡农御史,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专差御史名。清雍正间置,员额一人。后省。

  • 明兵法

    汉朝察举特科。亦称勇猛知兵法。始于成帝元延元年(前12),其后多见于哀、平及东汉后期。

  • 翰林医官使

    ① 使职名。亦称医官使。唐末置,为以医药待诏者。②官名。五代改太医署令置,职如故。宋初属东班诸司使,主管翰林医官院,并用为医官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

  • 守宫丞

    官名。东汉魏晋南北朝为守宫令副贰,北齐、隋、唐为守宫署次官。唐朝正九品下。官名,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皆置,为守宫令之副,佐令掌御用笔墨纸砚、封泥及尚书财用诸物。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

  • 廱太祝令

    官名,也写作“雍太祝令”。西汉置,掌祭五畤时读祝及迎送神灵。《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参看“廱太宰”条。

  • 主衣都统

    官名。北魏置,西魏、东魏、北齐沿置。掌管御用衣服器玩等事务,是皇帝左右亲近之职,地位很高,多以散骑常侍兼领,罗鉴、高季武以金紫光禄大夫兼领。北齐为门下省主衣局长官,员二人,五品。

  • 象林将兵长史

    官名,东汉和帝初置,位次于将军,领一方驻军,类似校尉,下属有司马,驻交州日南郡象林县。《后汉书·孝和帝纪》:“(十四年)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参看“将兵长史”条。

  • 太子正字

    官名。见“正字”。官名。隋始置,属司经局,炀帝时改为正书,唐初复为太子正字。后代沿置,至明清称司经局正字。参见“司经局”。

  • 减年

    官制用语。宋朝磨勘制度的一项规定。凡官员磨勘转官,皆有规定年限,如须四考或五考,若获朝廷特恩,得以减少一定年数,发给公据以资证明,称减年。实任年数加减年达到规定磨勘年限,即可提前转官。

  • 掌讶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讶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讶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掌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