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十一心所

五十一心所

佛教名词。“五十一心所有法”的简称。唯识宗指由“八识”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分六类:第一类有触、作意、受、思、想五种,称“遍行”心所,即从根、境、识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表明人人均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第二类有欲、胜解、念、定、慧五种,称“别境”心所,指由各个人所处的特殊境况而产生各个特殊的心理状态。第三类有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勤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一种,称“善”心所,即属于善的心理状态。第四类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称“根本烦恼”心所,即人类所具有的根本性的迷惑,亦称“本惑”的心理状态。第五类有忿、恨、复、恼、嫉、悭、诳、谄、害、㤭、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二十种,称“随烦恼”心所,即由“根本烦恼”派生的与善心相反的心理状态。第六类有悔、眠、寻、伺四种,称“不定”心所,即善恶不定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 浙漕

    明代运河自京口闸至长江之段。

  • 胡震亨

    1569—1645明浙江海盐人,字君鬯,改字孝辕,号赤城山人、遯叟。万历举人,授固城县教谕。历任合肥知县、左府佥书、德州知州。因母病弃官还乡。才高学博,藏书万卷,日夕搜讨。与毛晋相往还,编印书籍,从事

  • 元史氏族志

    书名。清钱大昕撰。三卷。大昕以稽考氏族于金元之际甚难,金制系氏于名,元则名与氏不相属,公私称谓有名无氏。前史所载,音既不正,又多互异。乃博采正史、杂史,旁及碑刻文集题名录等,考其得失,审其异同,仿《唐

  • 后周恭帝

    后(後);953—973即柴宗训。五代后周皇帝。公元959—960年在位。世宗柴荣第四子。生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初封梁王。七岁即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等禁军将领拥兵自重,伺机夺权。显德七年(960),

  • 兰阳县

    金末以东明县徙治河北,于其故地置。治今河南兰考县东北谷营东。属曹州。元属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徙治今县。属开封府。清道光四年(1824),改置兰仪县。

  • 站户

    ①元代诸色户计之一。由官府在民间强制签发,总数不下三十万户。主要承担站役,包括:养马(牛、狗)或备船;出马夫或船夫;供应首思(往来人员的饮食分例)。站户可免纳科差。北方站户还可免四顷地税,南方站户养一

  • 蕙兰书院学潮

    清末杭州反帝学生运动。蕙兰书院系美国浸礼教会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学校当局强迫学生加入教会,并对学生加以种种迫害。学生不甘受压制,乃于二十九年春发动学潮,全校五十三人全体退学。此事件为中国学

  • 陈基

    1314—1370元临海(今属浙江)人,字敬初。受业于黄溍,随至京师,任经筵检讨。后南归,迁至平江(今江苏苏州),教授诸生。张士诚据吴,以江浙行省郎中佐张士信于杭州,累迁学士,一时檄文、碑铭、传记多出

  • 柏井

    即“百井”。

  • 傅玄

    217—278西晋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字休奕。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州举秀才,除郎中,以时誉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历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迁散骑常侍。晋武帝即位,封鹑觚子。以魏末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