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履庄。杨素侄。武德初,为太子通事舍人,袭清河郡公。贞观中,历兵部员外郎,三迁中书舍人。十九年(645),太宗攻高丽,以其有文武材,擢兵部侍郎,与褚遂良、许敬宗同掌
唐洺州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初受业于儒学大师张士衡。撰《周礼义疏》五十卷,云《周礼》废兴起于刘歆而成于郑玄,又指郑众以为《书·周官》即此《周官》为非。另著《仪礼义疏》、《孝经疏
元女真人。太祖时,从征西域。后随阔出、察罕攻宋,积功升金符总管,管领山前十路匠军。宪宗九年(1259),以年老致仕。
书名。近人吴曾祺著。二十一卷。以黄丕烈翻刻的天圣明道本为底本,以他书校之,于韦昭注有所补正。其中笺注者约八、九百条,取之前人者十之三、四,出自己意者六、七。又有校对异本者百余条。
?—1856清四川岳池人。行伍出身。累迁至总兵。道光二十二年(1842)擢直隶提督。咸丰三年(1853)随琦善镇压太平军,率部为先锋。江北大营建立后,为帮办军务。六年太平军进攻江北大营望风而逃,受劾。
?—约1863又称任五或任老五。清陕西人。回族。伊斯兰教阿訇。咸丰七年(1857)、八年与赫明堂参加云南回民起义。后秘密回陕准备发动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陈得才部进入陕西后,他领导回民抗
?—1390明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元末为徐寿辉所部红巾军将领。陈友琼杀寿辉,遂投朱元璋。官至江西行省参政,善抚军,深孚众望。从常遇春平定江西,升江淮行省中书左丞。洪武三年(1370)封宜春侯。后
官名。周代置。射人之长官。主管公卿大夫朝觐宴享时的大射礼仪。《仪礼·燕礼》:“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如乡射之礼。”郑玄注:“大射正,射人之长者也。”
又称《中英续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6.26)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
东汉常备屯兵之一。《后汉书·安帝纪》建光元年(121):“初置渔阳营兵。”李贤注引伏侯《古今注》曰:“置营兵千人也。”渔阳,郡名,治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