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长子县西南。《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夹马指挥使尹皓攻晋江猪岭寨,拔之”,即此。
殽山和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张衡《西京赋》:“左有殽、函重险桃林之塞”,皆即此。
吐蕃雅隆部落中最早的部落名。吐蕃史书记载远古传说称:有聂墀赞布者,自称为天神所生,至下界为六牦牛部之王,即吐蕃的第一世赞普。有谓此部落当与越巂一带游牧的羌族部落为同一支系。
西汉南阳(今属河南)人。文帝时为郎。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二千石将击吴楚之乱。后元年(前143),任御史大夫,封塞侯。武帝建元中,以过免。
①春秋时初属纪国。后入齐。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春秋》庄公元年(前693):“齐师迁纪郱、鄑、郚”,即此。②春秋鲁地。约在今山东汶上县一带。《春秋》庄公十一年(前683):“公败宋师于鄑”,即此。
即地税。又称苗子。《唐会要·内外官职田》开元二十九年(741)三月敕“京畿地狭,民户殷繁,计丁给田,尚犹不足,兼充百官苗子,固难周济。”这里“苗子”即职田地租。《新唐书·食货志五》:贞观十一年(637
明清朝仪。明代于正旦、冬至及万寿圣节(皇帝生日)举行。始于洪武元年(1368)九月,定正旦朝会之仪,其后屡次下诏更定,遂为制度。朝会前一日,由尚宝司于奉天殿安设御座、宝案、香案,教坊司设乐。朝会之日,
驺一作邹。春秋邾国地,秦置县。因驺山为名。治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北齐移治南平阳故城,即今邹城市。秦属薛郡,汉、晋属鲁国,南朝宋及北魏、东魏属鲁郡,隋、唐属兖州,北宋属袭庆府,金、元属滕州,明、清属兖州府
春秋后期晋国争霸之会盟。鲁国自襄公十一年(前562)建立“三军”,三分公室形成分裂局面。次年莒侵占鲁东鄙,并围台(今山东费县)。十五年,齐也侵占鲁北鄙,邾侵占鲁南鄙,鲁告急求晋。晋悼公欲集诸侯伐邾、莒
官名。殷代武官,主征伐、戍卫及田猎。《殷虚文字甲编》第一一六七片:“癸酉卜,争贞,令多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