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城
或称六合板城。隋大业四年(608)炀帝出塞视察长城,太府卿何稠为行宫设六合城,以车载之。城方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二尺。六合以木为之,方六尺,外面一方有板,离合为之,涂以青色。垒六板为城,高三丈六尺,上加女墙板,高六尺。开南北门。又于城四角起楼敌二,门观、门楼槛皆丹青绮画。炀帝征辽东,亦造此城,十分壮观。
或称六合板城。隋大业四年(608)炀帝出塞视察长城,太府卿何稠为行宫设六合城,以车载之。城方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二尺。六合以木为之,方六尺,外面一方有板,离合为之,涂以青色。垒六板为城,高三丈六尺,上加女墙板,高六尺。开南北门。又于城四角起楼敌二,门观、门楼槛皆丹青绮画。炀帝征辽东,亦造此城,十分壮观。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治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为仁和郡治。隋属隆山郡。唐开元十四年(726)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平寺。属陵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南宋乾道六年(1170)复置。属隆州。元废。
官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秩从三品,置四员。掌宣政院所辖刑狱断案等务。大德四年(1300)罢,后又复置。
官署名。唐开元二年(714)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教坊属下各置左、右教坊。掌宫廷乐舞。西京左教坊在延政坊(原长乐坊),右教坊在光宅坊。东都左、右教坊俱在明义坊,左在东北,右在西南。参见“教坊司”。
见“胆铜”。
前128—前91即戾太子、卫太子。汉武帝子。母卫皇后。元狩元年(前122)立为皇太子,时年七岁。深得武帝喜爱,为其建博望苑,得以交结宾客,从其所好,故多有以异端进者。武帝末,卫后宠衰。时江充用事,与太
清代部分地区对人丁的称呼。清制,每五年编审一次人丁,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子为人丁,交纳丁银,承服徭役。但在许多地区,人丁编审流于形式,幼壮长成不与加丁,老病故绝也不与除减,每户丁数俱沿袭旧数,祖孙数代在
唐时焉耆王。原附于西突厥。咄陆可汗、咥利失可汗之世,西突厥与唐关系敦睦,因兼臣于唐。贞观六年(632)入贡,请开大碛路以便商旅。乙毗咄陆可汗既主西突厥,联兵高昌,破其三城。十四年唐伐高昌,焉耆自西应援
明洪武十四年(1381)降漷州为县,治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漷县镇。属顺天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入通州。
即鸿池陂。《魏书·咸阳王禧传》:景明二年(501),咸阳王禧谋反不决,“夜宿于洪池(别墅)”;事泄,“自洪池东南走”,即此。久堙。参见“鸿池陂”。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十月初一日(1911.11.21)在苏州创刊。陈去病主编,陈鸿璧、张昭汉等撰稿。日出一张。宣传辛亥革命,刊载各地光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