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之
晋末宋初彭城吕县(今江苏徐州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晋义熙中为始兴相。义熙十三年(417),东海人徐道期流寓广州,聚众攻陷州城,出攻始兴(今广东韶关东南)。他攻杀之,旋即进平广州,即为广州刺史。后为太中大夫。著《晋纪》二十卷。
晋末宋初彭城吕县(今江苏徐州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晋义熙中为始兴相。义熙十三年(417),东海人徐道期流寓广州,聚众攻陷州城,出攻始兴(今广东韶关东南)。他攻杀之,旋即进平广州,即为广州刺史。后为太中大夫。著《晋纪》二十卷。
①相传为舜之臣。任纳言,即“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言宣于下”(《书·舜典》孔传)。②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七年(前240),“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即此
十六国时巴西(治今四川阆中)人,字子玮。巴蜀名士。其父与叔为李特所杀,常思复仇。成玉恒四年(338),李寿与李期火并在即,他欲借此机报家仇国恨,遂说寿灭期,称藩于晋。事后寿自立为帝,又遣使结交后赵石虎
帝王近臣泛称。《尚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孔传:“(常伯、常任)常所委任,谓三公六卿。”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以此说为非,引汉儒之说,以为常伯、常任均相当于汉代侍中之职。
见“大藤峡”。
见“辊碾”。
1278—1353元台州黄岩(今浙江台州)人,字长文。以荐署台州学录。至正十三年(1353),以设策镇压农民起义,授常州路宜兴州判官,未受命而死。博通经史,其学一以杨珏为师,尽得性理之深奥。著有《汉唐
西汉齐人,字君卿。成帝时,为京兆吏。时外戚王氏五侯权势方盛,他与谷永俱为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历任谏大夫,天水、广汉太守。平帝元始年间征为前辉光,封息乡侯,列于九卿。王莽居摄,
皇帝、太子、后妃、诸王、百官及命妇通常穿戴之服。历朝历代制度不同。隋代皇帝听朝,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百官常服同于庶民。唐初,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则一、二品銙以金,六
新莽末安定三水(今宁夏固原北)人,字君期。新莽时,自称汉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起兵反莽。更始移都长安,征为骑都尉,镇抚安定以西。更始败亡后,被三水豪杰拥为上将军、西平王。遣使与西羌、匈奴结和亲
1090—1153宋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似之。大观进士。累官起居郎。宣和末,知冀州,力抗南下金兵。因上封事直言朝政,在外近二十年。绍兴七年(1137)召入,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复奏六事,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