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县
①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在今四川筠连县及云南盐津县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汉、西晋属朱提郡。西晋末至南朝齐为南广郡治。南朝末废。②南朝梁置。治今四川南溪县西。为六同郡治。隋仁寿二年(602)改为南溪县。
①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在今四川筠连县及云南盐津县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汉、西晋属朱提郡。西晋末至南朝齐为南广郡治。南朝末废。②南朝梁置。治今四川南溪县西。为六同郡治。隋仁寿二年(602)改为南溪县。
①北宋太平兴国中置。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北。归邕州节制。元至元中改置太平、思明二路。②即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太平寨。明嘉靖十年(1531)三卫部长导北部入犯太平寨,明军拒却之,即此。
升(陞);1775或1778—1841清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增城营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击败盘踞官涌的英军,擢三江口副将,调守沙角炮台。二十年十二月(1841.1)英舰进攻沙角。与其子武举
亦作兀兰忽失温、忽剌火石温。在土剌河上游(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明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瓦剌至此,以火器大败答里巴、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名其地曰杀胡镇。
约1587—1646明末安庆怀宁(今属安徽)人,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万历进士。历官行人、户科给事中。初阿附魏忠贤,与东林党人为敌。思宗即位,名入逆案,削职。后流寓南京,谋仕进。崇祯十一年(
清甘肃张掖人。回族。康熙末年,从征吐鲁番。雍正初从征罗卜藏丹津,授四川提标游击。旋两征四川瞻对土司。乾隆十二年(1747)以金川之役有功,官至松潘镇总兵。后告老寄籍四川华阳,卒年八十一。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设立,隶大理院。体制仿照前刑部律例馆,专司复判外省死刑案件。以大理院各庭推事中熟悉案例者,派为总核或分核。
商代晚期诸王和贵族墓葬。整个墓地在安阳殷墟洹河北的武官村、侯家庄西北冈与前小营村之间。自1934年起先后共发现和发掘大墓十三座和上千座小墓,其中还有排葬坑。墓地分东西两区,相距约一百米。西区大墓八座,
殷墟甲骨文雍己二字作合文。商王。名伷。大庚之子,小甲之弟。 卜辞中雍己之祀序是大戊、雍己、仲丁,与《史记·殷本纪》之世序雍己、太戊、仲丁不同。殷墟卜辞中列为旁系先王祭祀。雍父 相传为黄帝之臣。杵臼的创
书名。唐李肇撰。三卷。上卷、中卷各一百零三条,下卷一百零二条,每条以五字标题。记载开元至长庆间事,乃续刘《国朝传记》而作。
1508—1576明内江(今属四川)人,字孟静,号大洲。泰州学派学者。嘉靖进士。授编修,后升左春坊左谕德兼江南道监察御史,因忤严嵩被谪。隆庆间,出为南京礼部尚书,召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寻与高拱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