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祯两朝剥复录
书名。明吴应箕辑。六卷。记天启、崇祯两朝阉祸始末。起自天启四年(1624)六月,终于崇祯二年(1629)。按年月编次,有纲有目。纲则将受阉党迫害降削诸人排列在前,附阉诸人擢升任用排列在后。目则叙参荐原疏大略及内批中旨原文,旁稽轶事以说明论证。天启七年九月以后合崇祯元年为一卷,记阉党被削夺逐斥事实,不记荐举晋升。清夏燮因全书多所脱讹,乃采辑史料重为校证,附于每条之后。另有补证,附于各卷之末。是书所记大都得之目击者,章奏票旨又录自原文,故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书名。明吴应箕辑。六卷。记天启、崇祯两朝阉祸始末。起自天启四年(1624)六月,终于崇祯二年(1629)。按年月编次,有纲有目。纲则将受阉党迫害降削诸人排列在前,附阉诸人擢升任用排列在后。目则叙参荐原疏大略及内批中旨原文,旁稽轶事以说明论证。天启七年九月以后合崇祯元年为一卷,记阉党被削夺逐斥事实,不记荐举晋升。清夏燮因全书多所脱讹,乃采辑史料重为校证,附于每条之后。另有补证,附于各卷之末。是书所记大都得之目击者,章奏票旨又录自原文,故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①西汉置。治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属安定郡。东汉作鹯阴县,属武威郡。晋废。②北魏置。治今甘肃平凉市西南。为平凉郡治。隋初废。
清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天津北洋大学堂总办。悉知天文历算声光化电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主张通上下中外之情,维新救亡。
书名。明许相卿编。三十五卷。宋倪思作《班马异同》,大都尊《史记》而附《汉书》,凡《史记》用大字,而《汉书》则用细字。文意连属,字形仅以广狭为分,颇易混淆,不便阅读。本书对倪思原本稍加厘订,取“并驾”之
即“吉藏”。
清代杂税之一。系钞关对商民贩运米、谷、豆、麦所征之税。无定额,尽收尽解。有的钞关免征,有的钞关仅征船料,有的钞关船料、额税并征。顺治、康熙时期征收标准极不统一,雍正时试图划一标准,不果而终。各关征收粮
官署名。隋置,与左领军府同掌十二军帐籍、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掾属、录事及功、仓、户、骑、兵曹参军,法、铠二曹行参军等员。又置明法,隶于法司,掌律令轻重。大业三年(607)改置右屯
官署名。北宋初,有三司粮料院,以三司大将为都粮料使。开宝六年(973),改用京官充任在京都粮料使、西京粮料使。太平兴国五年(980),分立诸司、马军、步军三粮料院。后马军与步军粮料院或合或分。各设勾当
书名。亦称《周易程氏传》。北宋程颐撰。清初吕留良将其辑入《二程全书》,四卷。宋刊本六卷,其中《系辞精义》二卷,乃吕祖谦撰,引程颐及诸家说,补程传所未备。阐明《易》之宗旨在于“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
?—699即论钦陵。唐时吐蕃大臣。禄东赞之子。袭父爵任大相。咸亨元年(670),统兵攻唐西域十八州。占安西四镇,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击败薛仁贵军。仪凤四年(679),器弩悉弄赞普年幼即位,他专权
书名。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分《原君》、《原臣》、《原法》、《奄宦》等二十一篇。《周易·明夷》有“箕子之明夷”句,作者借以表述自己具有箕子的品格,期待“如箕子之见访”,故以名书。成于康熙二年(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