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议局副议长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①春秋郑邑。为共叔段所居。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左传》隐公元年(前722):郑武姜为共叔段“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即此。秦置县。②即京城。《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赤壁战役,“刘备诣京见权”。
地名。在今湖南桂东县西南,湘赣边界附近。南宋嘉定元年(1208)、二年以罗世传、李元砺为首的瑶、汉饥民先后在此起义。
①亦称告月。《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左传》谓:“闰月不告朔。”周代天子、诸侯听政之礼。每月朔日于大庙以特牲祭祀、告神。告朔礼毕,听治此月之政事。故又称听朔、视朔,或称月祭。②周
1423—1488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正夫、时正,号止庵。正统进士。任南京吏部主事。成化初迁江西按察副使,兴儒学,修庐山白鹿洞书院。升浙江右参政,官至山东右布政使。弘治初致仕。著作有《文明
官名。北周建德三年(574)置,掌规谏太子,选用才学之士充任。
书名。清李蕊撰。二卷。因其卒谥资政,故名。李氏以进士入仕,官至广东粮道。是书所辑条陈、公牍、杂记等,于晚清广东一带征粮及田赋折银等事多有涉及。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三院之一,掌管皇家各苑囿事务的机构。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立。雍正六年(1728)始定官制。置兼管事务内大臣、卿、郎中、员外郎、主事、苑丞等职官,掌景山、瀛台、玉泉山、南苑、圆明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1898.6.9)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礼部尚书许应騤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1)英国租借九龙半岛(具体地点在次年划
①即戟门。树戟为门,谓之戟门。常见者有两种:(1)坛壝之门。天子出行,止宿于野,则掘地筑为坛壝,外树戟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孙诒让正义曰:“棘、戟古同读,故经典戟字多作棘。”(2
战国时楚国人祭祀的月亮神的驾车者。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