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衔
官制用语。唐宋兼御史台官,称宪衔。唐后期,始授御史台兼官,以示优崇。宋代分兼御史大夫,兼御史中丞、兼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兼监察御史五等。以授武臣宗室及禁军将校。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初除即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以上及初除军头等军职,经恩加兼监督御史,再经恩加则依次迁之。元丰改制废。
官制用语。唐宋兼御史台官,称宪衔。唐后期,始授御史台兼官,以示优崇。宋代分兼御史大夫,兼御史中丞、兼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兼监察御史五等。以授武臣宗室及禁军将校。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初除即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以上及初除军头等军职,经恩加兼监督御史,再经恩加则依次迁之。元丰改制废。
?—1565明江西分宜人,号东楼。依父严嵩势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功进工部左侍郎,掌尚宝司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仗势纳贿被劾,谪戍广东雷州,未至而返。四十三年复被劾,逮至北京处死。
报纸名。初名《大江白话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机关报。清宣统三年(1911)在汉口创刊。詹大悲、何海鸣主办,宛思演、查光佛、梅宝玑、居正、田桐、蒋翊武等编撰。先三日出一小张,后改日出两大张。以“提倡人
明代于民养官马地区佥发民户充当之一种职役。洪武二十八年(1395)规定,南京附近公马一匹配母马四匹为一群,五群立群长一人。永乐十四年(1416)规定,北方马五十匹立群长一人。成化四年(1468)规定,
见“影堂”。
官名。魏、晋、南朝各州大中正的别称。一说为州都大中正的省称。亦称都士。北魏为州牧属官,掌评士族内部品第。北齐为州刺史属官,视八品,地位远低于州大中正。隋初雍州所置,视正八品,诸州所置视从八品。开皇三年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金司长官,掌金属矿藏的开发、冶炼及器物制作。正五命。下设小司金下大夫、小司金上士以佐其职,领典矿中士、冶工中士、铸工中士、函工中士、雕工中士、锻工上士
见“左宗正”。
即“插汉”。
清淮军将领吴长庆所部。咸丰十一年(1861)吴长庆奉两江总督曾国藩命,率庐江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以所部五百人别为庆字营,后亦称庆军。同治二年(1863)隶属李鸿章,参与镇压捻军,所部有马步共十一营。光
1627—1703清江苏吴江人,一说浙江嘉兴人,字星期,号巳畦,人称横山先生。康熙进士。任宝应知县,旋以忤上官,被劾落职。晚居吴县横山。性喜山水。工诗文,以诗论见称。著有《原诗》、《巳畦文集·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