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为
一作韩徐为、韩徐、韩为。战国时人。赵将。曾在奉阳君李兑手下用事,参与扣留和监视苏秦等事。
一作韩徐为、韩徐、韩为。战国时人。赵将。曾在奉阳君李兑手下用事,参与扣留和监视苏秦等事。
即“杨朱”。
又称申水。清代金融术语。一般宝银比法定标准银含银量为高,宝银授受时,须按当时当地标准宝银含银量与标准银之比加算若干重量,谓之升水。如上海通用元宝称二七银,即每锭五十两之元宝须升水二两七钱,折合纹银五十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黄河北岸柏崖山上。东魏将侯景曾于此筑柏崖城。唐咸亨三年(672),于此置仓,储粮二十万石。开元十年(722)废。二十二年复置。元和十年(815)为淄青李师道焚毁。
?—约343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景思。裴楷子。初侍讲东宫,历黄门吏部郎、侍中。东海王司马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永嘉三年(309),奉诏讨石勒,军败奔淮南。五年,大司马王浚称受中诏承制封拜,
宋铨选制的一项规定。原该*堂除差遣的官员,自愿回吏部注授本等合入窠阙者,许提升名次,居同等名次人之上,以资奖励,称升压。
明山东沾化人。万历进士。历官邢台、邯郸等县知县。天启中任兵科给事中,结媚魏党,先后谄事魏广微、冯铨、崔呈秀,与李蕃同有“四姓奴”之称,为魏忠贤“十孩儿”之一。官至太仆少卿。崇祯初定“逆案”,判充军罪。
又作白叠、白㲲、白緤、帛叠、白荅、钵吒等。原为非洲棉。公元二世纪传入今新疆地区,南北朝时普遍种植。《南史·夷貊下》:高昌国“多草木,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曰白叠子,国
1227—1281元蒙古兀良合部人。兀良合台子。宪宗时,从父攻大理、交趾(今越南)、南宋。世祖即位,留掌宿卫。中统三年(1262),代弟阔阔带为征南都元帅。至元四年(1267)起,连年攻宋襄阳,筑城堡
明清都察院左都御史别称。古称御史台为宪台,都察院职掌与之相近,故名。左副都御史亦称副宪。
古代削平木材用的工具,亦用于开垦土地。石器时代以石制成,体狭长,下端偏刃。青铜时代出现青铜锛,形略同,背面微拱,上端为方銎,装柄形式与䦆相似,始见于商代。战国以后出现铁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