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膳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食局。员四人,从九品。唐改正八品。为司膳、典膳之佐,协掌膳羞器皿之事。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归其职于宦官。②唐太子家令寺食官署,员四人,掌饮膳。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食局。员四人,从九品。唐改正八品。为司膳、典膳之佐,协掌膳羞器皿之事。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归其职于宦官。②唐太子家令寺食官署,员四人,掌饮膳。
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墙子路。明代为长城内外出入要冲,防御重地,设关戍守。嘉靖二十四年(1545),朵颜影克纠东西部二十万骑兵从此进犯;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由此而入。
1832—1899清浙江瑞安人,字漱兰。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大学士。频频上书言时政得失,弹劾使俄大臣崇厚误国,洪钧所译地图舛谬,使英大臣赴赛会有失体统。声震朝野。光绪七年(1881)迁
北宋漕运四渠之一。起自新郑县(今市,属河南),导洧、溱诸水,经尉氏县西,东北流入京城(今河南开封市),折东南出城经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县)入颍。京西南自新郑市至京城一段,本名闵河,建隆二年(961)所开
官署名。南宋时,枢密院长官开府于行在之外,主持军务,称枢密行府。
契丹风俗。契丹人遇旋风,合眼,望空中取鞭打四十九下,口道“坤不刻”七声以禳灾。
见“莎车”。
官署名。元代侍卫亲军指挥机构。至元十七年(1280)由蒙古侍卫总管府改立,掌编入卫军的蒙古军士。大德七年(1303),分为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刑法用语。意为无人作保。《周礼·秋官·司寇》:“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贾公彦疏云:“云使州里任之者,仍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乃舍之。”又见《管子·大匡》:“吾权任子以死亡。”房玄龄
?—1287元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裕。出身中书省吏员。至元十三年(1276),为同知浙东西宣慰司事,兼知临安府事。二十二年,为龙兴行省参政。次年,为中书省参政,典铨选。二十四年,桑哥擅权,被诬陷处
官署名。明清光禄寺所属机构。明洪武八年(1375)置,隶光禄司,后改隶光禄寺。初设署令一人,丞一人,监事一人。后改置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监事四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光禄寺亦置,设官略同。掌供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