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搜检

搜检

①防止科场舞弊的措施之一。即检查考生随身携带物品,以防夹带书籍及事先做好的文章进入考场。唐以前不禁挟书,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出文书者不予录取。宋以后历代因之,检查越来越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行沐浴更衣之法,既可防滥,又不亏理。泰和元年(1201)定搜检之法,每四举人差一人,复以官一人弹压。御试策进士则差拏手亲军。明嘉靖前只行于乡试,嘉靖末始行于会试,增御史二人掌管。违犯者,先于礼部前带枷一月,再送法司定罪。清代立法最严,对于衣服、鞋袜、砚台、笔管、蜡台都有具体规定。甚至糕饼饽饽,都要切开。入场时分两道检查。设搜检王大臣督办,另派门千总四人为搜检官,督率搜役以两人搜检一人。嘉、道以后,搜检渐从宽弛;同、光间已成循行故事,只由吏役高呼一声“搜过”则放行;其后则士子随意挟书。②官名。搜检官之简称。

猜你喜欢

  • 惠宁城

    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伊宁县西境。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于伊犁河北岸之巴彦岱。驻满营,设领队大臣。

  • 梁不疑

    东汉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梁冀之弟。初为侍中,顺帝永和六年(141),为河南尹。桓帝建和元年(147)封颍阳侯。好经书,喜结交士人。为冀所嫉,转为光禄勋。后辞官居家自守。冀阴使人监视,禁与宾客

  • 玉牒所

    官署名。唐大和二年(828)前置修玉牒官。宋至道初,建玉牒殿诏编皇属籍未成,咸平间续编,于咸平三年(1000)完成,后以《皇宋玉牒》为名。大中祥符九年(1016),置修玉牒官,属宗正寺。南渡后,建玉牒

  • 负刍

    战国时魏国公子。母为齐女。后其母被魏逐至秦,秦人韩春劝秦昭王娶之为妻,以齐、秦两国之力立其子负刍为魏王,以利秦。秦王不纳。见《战国策·秦策四》。

  • 萧惠

    983—1056辽后族。审密部拔里氏。字伯仁,契丹名脱古思,汉名萧贯宁,又作萧管宁。萧排押之子,世为国舅。女观音为道宗宣懿后。历仕圣宗、兴宗两朝。累迁西北路招讨使。太平六年(1026),领兵攻甘州(今

  • 美原县

    唐咸亨二年(671)分富平、华原、蒲城三县置。治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初属宜州,后属雍州京兆府。天祐三年(906)于县置鼎州。五代梁改鼎州为裕州,唐废州,以县属耀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废入富平

  • 后梁太祖实录

    后(後)书名。五代后梁李琪、张衮、郄殷象、冯锡嘉撰。三十卷。记朱晃事。已佚。

  • 洪皓

    1088—1155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光弼。政和进士。初为秀州(治今浙江嘉兴)司录。建炎三年(1129),假礼部尚书,使金,为通问使。金人留不遣,使仕齐国刘豫,不受,流放冷山,后徙燕京(今北京)

  • 元宝库

    见“宝钞总库”。

  • 上党纪叛

    书名。唐李德裕撰。一卷。记述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及从子稹事。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