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
西汉置。治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属广汉郡。三国蜀改属梓潼郡。东晋改属晋寿郡。南朝宋侨置白水郡于此。梁为平兴郡治。隋开皇初改名平兴县,开皇十八年(598)又改名景谷县。
西汉置。治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属广汉郡。三国蜀改属梓潼郡。东晋改属晋寿郡。南朝宋侨置白水郡于此。梁为平兴郡治。隋开皇初改名平兴县,开皇十八年(598)又改名景谷县。
隋开皇十年(590)以广信县地置。治今广西梧州市。历为梧州、梧州路、梧州府治。1952年移治今苍梧县(龙圩)。
?—前340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369—前340年在位。名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肃王弟。在位晚年,秦用商鞅变法,南侵楚地。
书名。清末王仁俊撰。一卷。《辽史》无艺文志,后世补缺者有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厉鹗《补经籍志》、金门昭《三史艺文志》、缪荃孙《补辽史艺文志》诸种。王氏光绪年间致力于编《辽文萃》,同时将以上诸书综合考
宋至清统治阶级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志蛮》。指居处接近汉人,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较深,能听官约束,供赋役的部分黎人。社会经济发展接近汉族水平,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已较淡薄。
?—1887清湖南湘乡人。咸丰五年(1855)参加湘军,六年率部攻陷瑞州,曾国藩荐改文职,以知县留江西补用,赏加同知衔。后累升至道员,赏果勇巴图鲁名号。同治元年(1862)败李秀成等部太平军,以按察使
?—前491一作蔡昭公。春秋时蔡国国君。公元前518—前491年在位。名申,或误作甲。蔡悼侯之弟。蔡昭侯十二年(前507),朝楚,楚相囊瓦索美裘及佩玉不予,被扣于楚,旋得释至晋。次年,请晋出兵伐楚,因
水部郎中、员外郎的通称。
西汉姑师(车师)族墓地。在今新疆吐鲁番南约30公里艾丁湖西北。土葬,随葬品多寡不均。出土文物中彩陶与铁器共见,彩陶图案以三角纹及变体三角纹为主。对马纹铜饰牌、汉镜、四棱形镞、铁刀、金箔饰均具鲜明民族特
北宋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字希得;原名罔,字公疏,真宗时同进士出身,命改名同。因拒权臣王钦若罗致,闲居多年,始补历城主簿。后通判兖州。天圣间,上书力陈丁谓伪造符瑞之非,极论寇准不当贬黜。迁殿中
书名。题鼎澧逸民撰,作者为南宋鼎州(治今湖南常德)、澧州(治今湖南澧县)一带人。据见闻记录南宋初期钟相、杨么起义始末。因距杨么失败仅约五十年,故记述详实,有较高史料价值。曾被岳珂作为《百氏昭忠录》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