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领诸路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
一作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官署名。元至元七年(1270),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立总管府。十四年,以所隶人户善造作,拨属皇后中宫。十六年,立织染、杂造二局,各设提领所。延祐四年(1317),改缮用司。七年,复改府。秩正三品。领以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下设同知、副总管各二员。辖各处管民提领所二十所及织染局、杂造局、弘州衣锦院、丰州毛子局、缙山毛子旋匠局、徐邳提举司、广备库等机构。
一作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官署名。元至元七年(1270),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立总管府。十四年,以所隶人户善造作,拨属皇后中宫。十六年,立织染、杂造二局,各设提领所。延祐四年(1317),改缮用司。七年,复改府。秩正三品。领以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下设同知、副总管各二员。辖各处管民提领所二十所及织染局、杂造局、弘州衣锦院、丰州毛子局、缙山毛子旋匠局、徐邳提举司、广备库等机构。
即“玉素布”。
①东晋初指北中郎将府。《世说新语·排调二十五》,“郗司空拜北府”条引《南徐州记》:“旧徐州都督以东为称,晋氏南迁,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将,北府之号,自此起也。”后成为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江苏扬
历法术语。为协调“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长度相接近,需调整个别月份的“日数”,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此调整或增加的月份就称为闰月。(1)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历月为朔望月,平均长为29.53059 日,
即“纳忽里”。
1381—1437明浙江天台人,字希文。永乐进士。历官御史、福建佥事,民呼鲁铁面。英宗时擢右佥都御史,奉命捕蝗于大名,还以病死。著有《葩经或问》、《礼记日抄》。鲁褒 西晋南阳(今属河南)人,字元道。以
官名。元代中瑞司长官,员五人,正三品。掌司事。
书名。元陈栎撰。凡文十五卷,诗及诗余一卷,别集一卷附录序记志状之类,乃后人搜辑。有清康熙中族孙嘉基刊本,《四库全书》著录。
1620—1686明末清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若雨,号西庵,自号鹧鸪生、斯张子。出太仓张溥门下,工于古文,闻名江左。明亡后,改姓名为林蹇,亦称林胡子,皈依佛门,屏迹丰草庵,精研经史,尤专注方言、地
《墨经》逻辑术语。《墨子·小取》:“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对原判断的主辞、谓辞进行限制而构成新的判断的直接推理方法。如:“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
官名。两晋、南北朝尚书祠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大业三年(607)改名祠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