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歌节

南方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壮、侗、布依、黎、水、仫佬、毛难、苗、瑶、畲等民族中。内容不尽相同。皆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称。节日期间,壮族行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相互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传说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而举行,故又有“歌仙节”之称。侗族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等文体活动,以抢花炮最具特色,故又称“花炮节”。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日内互不往来。瑶族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不唱情歌。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相传为了纪念谷米来之不易。今壮族、畲族以三月三为传统民族节。

猜你喜欢

  • 阎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12宫下均设抹里。阎马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

  • 贺赖

    见“贺兰部”(1776页)。

  • 天祚德妃

    见“萧师姑”(1993页)。

  • 泰定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1324—1328年,凡5年。

  • 锁南普

    见“何锁南普”(1087页)。

  • 丙子之变

    清攻明之战。天聪三年(1629)间,清军已两次征明,皇太极为解除攻朝鲜的后顾之忧,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超品公额驸扬古利等统兵征明,训以“始慎终怠”,遇

  • 迪烈得

    见“敌烈部”(1882页)。

  • 河厉桥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 铁骨朵

    见“鬓睹”(2588页)。

  • 颜齐

    见“燕齐”(2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