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巴教

东巴教

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多神宗教。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天、地、日、月、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有神灵,也崇拜鬼魂和祖先。奉“丁巴什罗”为该教始祖。其经书称《东巴经》,巫师叫“东巴”,故称。流行于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西部地区。据传是喇嘛教的一支。“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起学经时,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故纳西族认为中甸北部地区是东巴教的圣地。没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也没有寺庙和统一的宗教组织。唐代以来的纳西族与吐蕃接触频繁,受西藏的本教影响较大,供奉的神祗与本教大体相同,做法事时采用藏文经咒,经书中不仅有藏语借词,还记载有喇嘛的一些事迹。做法事所用的道具较简单,只有神像、法权(刀、叉)、铃、钹、五幅冠等。宗教活动频繁,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丧、年节、求寿、祈年、动土、问子、 卜命、治病、驱鬼、祭天、祭祖等,无不求助于东巴。

猜你喜欢

  • 顾琮

    ?—175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礼部尚书顾八代孙,副都统顾俨子。初以监生入算学馆,修成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授户部郎中,迁监察御史

  • 三模合

    蒙古国将领。又译三木合、三合。散只兀氏。以勇猛著称,享“拔都”(勇士)称号,故又称三模合拔都。随成吉思汗征金。太祖九年(1214),以金帝迁都汴京(今开封),奉命率契丹降将石抹明安等,与哗变归降的金乣

  • 蒙古纲

    ?—1223金大臣。本名胡里纲。又作王立纲、和立纲。咸平府(治今辽宁开原县东北)猛安人。女真族。承安五年(1200)进士。累调补尚书省令史,授国子助教。贞祐(1213—1217)初,因招集西山兵民功,

  • 和州

    见“高昌”(1907页)。

  • 失里吉

    见“昔里吉”(1345页)。

  • 行国

    中国古代文献对游牧民族的泛称。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意谓以游牧畜牧业为基础的国家。如“乌孙,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自是以后,遂为历代学者沿用。如《汉书·西域传》:“大月氏本行国也

  • 应道

    唐代南诏国第七世王寻阁劝年号(809)。仅1年。

  • 措结多吉

    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官员。亦称吉雪第巴。前藏吉雪地区大贵族之一。拥有武装,支持各地黄教徒反对藏巴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藏巴汗击败,哲蚌寺、色拉寺僧众亦遭杀害。崇祯十五年(1642),与五世达赖

  • 希尔根

    ?—16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觉尔察氏。世居长白山。初事皇太极,任护卫。天命十一年(1626),随努尔哈赤征蒙古巴林部,后屡从征,以功授骑都尉世职。崇德元年(1636),任护军统领,随军征明,克

  • 浑镐

    唐朝官员。铁勒浑部人。唐检校司徒兼中书令※浑瑊次子。谦谨、喜交文士。初为邓、唐二州刺史。唐宪宗元和(806—820)中,以延州沙陀部为边吏凌虐,特受命署延州刺史。迁检校右散骑常侍、义武军节度副使,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