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利洼府条约》。1871年(清同治十年)六、七月间,俄国乘阿古柏之乱,出兵强占伊犁。1877年(光绪三年),阿古柏之乱平。次年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清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崇厚在俄国胁迫下和俄国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俄国克里米亚的里瓦几亚签订。条约共18款,主要内容:1.俄国交还伊犁九城,但俄国割占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特克斯河流域及沟通天山南北的穆素尔山口,塔尔巴哈台段中俄边界划在哈巴河与布尔崇河之间,喀什噶尔地段中俄边界划在苏约克山顶往南经伊尔克什坦卡东面的克则勒苏河,再往南至玛里他巴尔山;2.俄商得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进行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3.中国赔偿俄国兵费和补恤费500万银卢布(约合白银280万两),换约后一年偿清;4.俄国在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增设领事,条约还有3个附件:《兵费及恤费专条》、《瑷珲专条》、《陆路通商章程》。崇厚庸懦误国,舆论哗然,清政府亦认为所议约章,流弊甚大,拒绝批准此约,并派驻俄公使曾纪泽赴俄重开谈判。重新签订※《中俄改订条约》 (300页)。

猜你喜欢

  • 戒台寺

    契丹王朝时期重修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原名慧聚寺。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沙门法均在此建戒坛说戒,影响很大。明正统时改称万寿寺,至清大修,因该寺以戒坛闻名,故改今

  • 西域行程记

    书名。明陈诚、李暹撰。1卷。永乐十二年(1414),明吏部员外郎陈诚、中官李暹奉命出使哈烈(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部),次年十月还,所历凡17国。归国后,以日记体裁详记自肃州出发之日(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 西州都督府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西州(治所在高昌)改置,隶安西都护府管辖。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交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西州,下辖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5

  • 杀虎口

    关隘名。在今山西右玉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名参合陉。《水经注》:“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地当山西至内蒙古之咽喉,自古倚为要塞。明嘉靖中(1522—1566)筑杀虎堡城以

  • 绥缅纪事

    书名。清孙士毅撰。是书有刊本未传,道光《云南通志》多引之,然不完备。《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著录是书载:“孙士毅从经略傅恒征缅时所记,乾隆三十五年成书”。然于《武备志》又疑是书未必为孙所作。书记茂隆吴

  • 萧耨斤

    ?—1058辽朝第六代皇帝圣宗之元妃。契丹族。为太祖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女。初为宫人,开泰五年(1016),生皇子宗真,被立“顺圣元妃”。时正宫齐天皇后生子早卒,取宗真养之以为己出。太平十一年(10

  • 拓跋猗㐌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 蒙撒

    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户腊撒(户撒和腊撒的统称)地区的阿昌族自称。亦称“蒙撒掸”、“衬撒”。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较早就与汉、白、傣等民族接触与交流,15世纪中叶便学种植水田。手工业也较发达,尤善长打铁,其

  • 谋粘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 崇善寺

    即“贝子庙①”(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