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离明
即“永丹”(634页)。
即“永丹”(634页)。
见“伊秩訾王”(808页)。
云南永宁普米族传说人物。相传很久以前,丽江纳西族木土司与永宁土司斗争,战斗中永宁土司失败,全军溃退,丽江土司军紧追不舍,他急中生智,把土司藏在羊皮口袋里,悬于树上,充作过路人存放的储粮口袋,瞒过追兵,
或作目蓿。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西域。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始将苜蓿移植于中国内地。时又称其为“光内草”或“连枝草”。
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其法先以木板二片,镂成各种精美花纹,染时用以夹自织白布,把溶蜡灌入其中,而后去板取布,放进蓝色染缸受染,染后煮布去蜡,即呈现精细的斑花,故名。通常又称“蜡染”,其法流传至今。
清道光初年后居住于玉树地区诸藏族部落总称。一称囊谦二十五族、隆庆二十五族。至咸丰同治(1851—1874)之时,始有今称。系由西宁四十族演化而来。即囊谦、拉休、苏尔莽、苏鲁克、拉达、布庆、迭达、固察、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比把石、北把什等。孛儿只斤氏。※吉能子。驻牧于陕西榆林边外。受明封为指挥佥事。约万历十五年(1587),因争分畜产,攻杀其兄鄂木布达赉(碗布台吉)。
1873—1945近代西北军阀。字勋臣。甘肃临夏癿藏人。回族。马海宴之次子。降清后,任西军哨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京抗击八国联军,辛丑和议后,随西军回师西北,驻巴燕戎格厅孔巴镇,升为旗官。辛
即“丘浮尤鞮单于”(593页)。
镇名。藏语音译,又作帕克里、裴里、裴利。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居喜马拉雅唐拉山口南的山麓,南通卓摩区的春丕与亚东以达印度和不丹,西南通尼泊尔,是西藏守护唐拉山道的重镇,原西藏地方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