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直隶镇边厅
清末在云南西南部边疆设置的地方统治机构。清政府为了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和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澜沧建置直隶镇边厅,治所设在勐朗坝(今澜沧县治),直接派兵驻防,辖今孟连、西盟、澜沧和沧源等县地,当地土司皆隶属之。
清末在云南西南部边疆设置的地方统治机构。清政府为了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和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澜沧建置直隶镇边厅,治所设在勐朗坝(今澜沧县治),直接派兵驻防,辖今孟连、西盟、澜沧和沧源等县地,当地土司皆隶属之。
见“潢河”(2464页)。
哈萨克族部落名。又译“阿尔钦部”。奇齐克玉兹(西部哈萨克)主体部落。据传其先世即汉籍文献中的“阿兰”,或称“阿兰聊”。18世纪时,游牧于哈萨克草原西部。冬牧地在锡尔河、乌拉尔河下游及图尔盖河流域。夏牧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院。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间扩建。后毁,1979年重建。寺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关之八坊。占地2160平方米。新建为钢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大殿前高耸着三个阿拉伯式绿色圆顶塔楼,中
书名。清徐松撰。未见传本。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顺天府志》载,谓见于沈蚖《落帆楼文集》卷二《与徐星伯书》,云其书未刊。
清代爱国将领。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咸同年间,曾随杨玉科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铿僧额巴鲁图”名号,补授东川营参将,简放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率部随广东陆路提督杨玉科出兵南关,奋力争先抗击法国侵略军
新石器晚期文化类型的一种。又因其遗物中有青铜器或测定年代为商末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近来考古学界又将其划入青铜时代文化的一种。以首先出土于甘肃临洮城南约20公里的寺洼山而得名。遗址堆积在马家窑文化层之上
清代拉卜楞僧伽应遵守之规章。咸丰四年(1854),鉴于该寺清规戒律逐渐废弛,由该寺第四十七任堪布吉美丹巴尼玛加以整顿所订。章程规定:凡入寺僧伽,严禁邪恶、饮酒和偷盗;无特许,妇女不得入寺内;僧伽内部禁
?—117东汉时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之子。永初元年(107),随父参加西羌起义。次年,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率诸羌进攻东汉。元年(112),父死,即天子位,居丁奚城(宁夏灵武)。以年幼,族人狼莫为其计
金朝官员。又作乌林答赞谟、兀林答赞谋、乌陵赞谋。女真族。乌林答氏。初充闸剌(意“行人”),办理与辽、宋来往交涉事宜。太祖天辅三年(1119),使辽议和,后又奉阿骨打命使辽,和议终不成,遂发兵克临潢。太
金将领。字昌祖。契丹族。石抹氏。先辈仕辽。年6岁,父惕益护从辽天祚帝奔天德,与母流离道路,为金宗室完颜谷神收纳。年长,事秦王完颜宗翰,居幕府。熙宗天眷二年(1139),充护卫。迁宿直将军。海陵王天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