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帅
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晋武帝太康中(280—289,一说为三国魏末),改帅为都尉;左部万余落(即户)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东南);右部6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3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4千余落居新兴(今山西忻县);中部6千余落居太陵县(今山西汶水县东北)。
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晋武帝太康中(280—289,一说为三国魏末),改帅为都尉;左部万余落(即户)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东南);右部6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3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4千余落居新兴(今山西忻县);中部6千余落居太陵县(今山西汶水县东北)。
1762—1837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二十三任堪布。藏族。生于博拉之加尕尔塘滩。7岁随芒埃比丘楚称嘉措学藏文和诵习经文。11岁从色拉洛桑却培出家。16岁从索南智华受沙弥戒。同年被确认为桑杰多吉之转世,于
见“纂要”(2591页)。
参见“埃波”(1801页)。
?—164东汉长沙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桂阳(今湖南郴县)人。详见“长沙武陵蛮起义”(371页)。
1887年,法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续议商务专条》,取得在红河地区修建铁路的特权,遂于1901年在蒙自成立滇越铁路公司,筹备动工。全线从越南海防到昆明。在云南境内,从河口到开远为下段,由开远到昆
为《明实录》对《西域番国志》之节录。见《西域番国志》(711页)。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四世孙赤德尼玛衮西逃阿里,繁衍生息,世代占地为王,史称阿里王系。后,其三子,又各据一方,三分其地:长子日巴衮据芒域(今拉达克),是为拉达克王系。次子扎喜德衮据布让(今西藏普兰),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廓尔喀(今尼泊尔)侵略后藏期间,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随丹津班珠尔私赴边与廓尔喀议和许银,被廓尔喀人所劫。同年,返藏,携带信件,内称廓尔喀差头人至聂拉木与噶伦议明各安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五年(1268),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始受封。
清代后期布依族农民起义。因起义地点在贵州独山州丰宁上长官司(简称“上司”),故名。清咸丰四年(1854)初,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之父因抗捐被捕入狱而死,当地农民奋起,共推其子斋教(白莲教教派之一)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