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佑宁寺

佑宁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84),到今寺北讲经传教,授记建寺。三十年(1602),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自内蒙入藏坐床,途经此地,扎地、浪加、火日、华仁等13部落头人以三世达赖授记为由,请求四世达赖建寺。次年,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四世达赖派达波扎仓寺住持第七世嘉色活佛端悦却吉嘉措赴青海,三十三年(1605),建成嘉色寝宫、经堂及部分僧舍,并建显宗学院,初具寺院规模。后在和硕特蒙古固始汗等地方势力支持下,不断扩建,至康熙年间,有大小经堂、僧舍、昂欠等2千多院落,僧人7千余名,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属寺众多,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十年(1732),奉旨修复,赐额“佑宁寺”。同治五年(1866),寺内大经堂等建筑再次被毁,由六世土观罗桑雪珠昂秀奉命重建。寺主为嘉色活佛,不常住寺,实际由总法台总理全寺行政、教务。总法台之下分行政和宗教两大组织系统。行政管理机构是吉哇昂,由总法台、襄佐、老爷、僧纲组成;宗教组织,总法台下是章嘉,土观、松布,却藏,王嘉五大昂活佛。该寺原有20余名活佛,主要为五大昂活佛,清代均受封为呼图克图,尤以章嘉,土观为驻京喇嘛地位最尊,著作颇多,影响后世。

猜你喜欢

  • 索海

    ?—1645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费英东第六子。天聪五年(1631),初设六部,授刑部承政。七年,同兵部承政车尔格至锦州侦察明边,以功命管佐领事。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杜度等运米接济

  • 内蒙古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南部,地处长城之北,大漠以南。为自商周至明、清,从匈奴到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场所。清统一该地区后,称内蒙古或漠南蒙古,行盟旗制度,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一世

    (1557或1587—1653)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高僧。原名阿毕达。土尔扈特部台吉墨尔根特木纳之子。16世纪80年代前后出家为僧,赴西藏扎什伦布寺学佛,师事班禅,授法号内齐托音。后受班禅派遣到东蒙古传

  • 木依吉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信奉的最大和最高的神灵。传说山林、河流、人类、各种动植物以及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它创造的,人们敬畏的“雷神”、“地震神”都是它的儿子。是人类最高的主宰,支配着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五谷

  • 赤桑扬敦

    吐蕃时期“七良臣”之一。松赞干布(617?—650)时吐蕃大臣。尼雅氏之子。又号称“不可缺少的四大臣”之一,政绩卓著。早期吐蕃居民均居山上,以岩洞为室,经其提倡,吐蕃居民从山上迁居河谷地带,建石屋以居

  • 罗桑年扎

    ?—1824清代西藏贵族。全称罗桑年扎纳木结。藏族。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之父。西康理塘内都那布村人。其子被确认为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噶厦政府照例赐庄园、百姓,成为西藏大贵族之一,

  • 乾隆

    ①清高宗弘历年号。1636—1795年,凡60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高宗弘历(643页)。

  • 云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温都赤”、“兀勒都赤”、“伊勒都齐”。《元朝秘史》释为“带刀者”。《元史·兵志》:侍上带刀者,曰云都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

  • 绣面蛮

    古族名。唐宋时期分布在南诏所辖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地区。《蛮书》称:“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即文身之俗。该书将绣面蛮与绣脚蛮相

  • 令居塞

    古地名。在今甘肃兰州北永登县小咸水东岸。有误以为在永登城西北,或说即大通河东岸之连城。《汉书·地理志》:“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涧水即今永登县庄浪河东之小咸水,“涧”、“咸”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