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寒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勃寒领部而得名。原居勇士川(苑川东,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东晋宁康元年(373),勃寒掠陇右,为前秦苻坚所遣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击败,惧而请降,勇士川归司繁镇守。后并入乞伏鲜卑。见“陇西鲜卑”(1255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勃寒领部而得名。原居勇士川(苑川东,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东晋宁康元年(373),勃寒掠陇右,为前秦苻坚所遣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击败,惧而请降,勇士川归司繁镇守。后并入乞伏鲜卑。见“陇西鲜卑”(1255页)。
傣语音译,意为“村寨”。云南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的自然村。每村7—8户到70—80户不等。一个村赛基本上就是一个农村公社,但已演变成封建领主政权的基层组织。曼的头人称“波曼”(寨父)、“咪曼”(寨母),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高宗弘历为纪念平定大小和卓木而撰。铭文以满、汉、维3种文字镌刻。记叙布拉呢敦和霍集占在伊西洱库尔淖尔被击败及逃奔巴达克山经过。原碑立于淖尔东北岸,光绪十七年(1891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24—428年,凡5年。
旧时台湾高山族人流行的一种占卜方法。过去高山族人出猎、建屋、开垦、婚姻、祭祀等重大事情进行之前,必先占卜以问吉凶。鸟占是其中之一。通常以一种艳头鸟(高山族称“西西里”)飞行的方位、数量和鸣声的长短、缓
清太宗皇太极年号。1636—1643年,凡8年。
古桥名。①一名蒲津桥,战国秦昭襄王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间黄河上。 ②后汉永和五年(140),护羌校尉贯友督建,故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黄河上。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 ③
辽代皇帝陵寝。即永庆陵,简称庆陵;庆陵又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北约十公里之山麓。此山辽代名庆云山,自东迤西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3
?—1626明末四川永宁土舍。彝族。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奢崇明之子。天启元年(1621),与父一起请出马步兵两万援辽,获准后欲乘明廷无暇南顾之机,据蜀自固。九月,遣部将樊龙、樊虎、张彤等领
1088—1155金初将领、大臣。亦名挞不野。渤海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迁居东京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辽末,被征入伍,与阿骨打军作战,兵败,脱身至宁江(治今吉林省扶余县石头城子)。城破,出逃,为女真军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答儿斤、阿答儿乞、合答儿斤、阿大里吉歹、阿答里吉歹。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堂弟阿答儿乞歹后裔,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