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匈奴

北匈奴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邪单于),遣使赴汉,奉藩称臣,自是,匈奴分裂为南北。蒲奴率部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与汉和南匈奴对抗,史称北匈奴。因连遭乌桓、南匈奴袭击,兵败,族众离叛降汉,于二十七、二十八年连续遣使贡献,求和亲通市。后时叛时降,不断与汉、南匈奴军战。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乘其众叛衰耗之机,南匈奴攻其南,丁零略其北,鲜卑击其东,西域袭其西,四面受敌,不复自立,远引而去。章和元年(公元87年),左地遭鲜卑袭击,兵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余万人、兵8干余降汉,势益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为汉将窦宪及南单于兵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北部之额布根山),丧师万余,降者81部,20余万人。二年、三年,又连遭袭击,兵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北单于逃匿不知所终,新单于于除鞬被迫请降。五年,复叛,北归,为汉将王辅等追杀,部众溃散,部分西迁,约10余万落(即户)为鲜卑所并,其地亦为鲜卑据有。次年,降众15部20余万人复反,胁立逢侯为单于,兵败,出塞。分为2部,逢侯自领右部屯涿邪山(今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下,左部驻朔方西北。连年遭南匈奴袭击,困迫。安帝元初五年(118),归降,被徙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不知所终。此年,北单于世系不明。

猜你喜欢

  • 大首领部族军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由亲王大臣的部曲组成。《辽史·兵卫志》称,“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著籍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是军

  • 巴雅尔堪布

    又作“巴雅米纳堪布”。清代西藏高僧。巴雅尔系蒙语,有“礼仪”之义。多以传达清中央与西藏地方间政令为己任。如十世达赖时之堪布,曾随清驻藏大臣文干等依清朝所定“金瓶掣签”制,择定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奉

  • 賨国

    见“賨人”(2294页)。

  • 曳咥河

    见“多罗斯水”(852页)。

  • 东吾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滇吾之子。初随父起兵反汉。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与父降汉。同年,父死,嗣立。以父降汉,入居塞内,谨慎自守。后与部落共居于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死后子东号立。

  • 乞则里八寺海

    见“龙骨河”(497页)。

  • 苾伽骨咄禄可汗

    见“伊然可汗”(810页)。

  • 大义信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唐开元十四年(726),奉父命朝唐,贡方物。

  • 全义

    唐代南诏国第九世王劝利晟年号。从817—819年,凡3年。

  • 北面朝官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