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台吉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成员,彼此不得通婚。16世纪后,蒙古汗权式微,封建割据加剧,非成吉思汗族裔的卫拉特蒙古封建主,亦相继称鸿台吉、台吉。自是,其名便由博尔济吉特氏贵族尊称,演化为一般蒙古贵族称呼。鸿台吉、台吉都各有自己属民、分地和官属。在卫拉特蒙古各部中,小台吉皆为大台吉(鸿台吉)宗属。大台吉官属有图什墨尔、札尔扈齐、德墨齐、宰桑等官。小台吉组成昂吉置宰桑、德木齐、收楞额等官。满族统治阶级兴起后,蒙古诸部相继归附,清朝政府为笼络各部封建主,袭用其称号作为封爵之一,位于王、贝勒、贝子、公之下,秩分四等,视一、二、三、四品官。并规定,台吉身亡,准其子孙暨亲兄弟世袭;一、二品台吉,许以一子袭替,余子俱为四品,有功者酌量另议;公主之子,10岁以上,父殁后,不拘年岁,给品级;台吉授札萨克者,均授一等;一等台吉和塔布囊给随丁15人,二等给12人,三等给8人,四等给4人。札萨克台吉有封地和属民,闲散台吉有属民无封地;台吉因身份高贵,平民与台吉相遇,要让台吉坐上位;属民见台吉要下跪。康熙年间,复定于札萨克旗设协理台吉,佐理旗务。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西藏时,藏区藏族中也有被封赠为台吉者。清朝政府直接统治西藏后,以康济鼐、颇罗鼐等助清军进藏有功,也以该爵分别授其家族。18世纪50年代,清军统一西北地区,部分卫拉特蒙古封建主和维吾尔族上层,也分别被授予此爵。民国以后,西藏地方政府还以该爵封授某些贵族,品级低于噶伦、札萨克而高于一般四品官,但多不授实职。居住在新疆等地的哈萨克族也有“台吉”一称,地位在汗、王、公之下。清代因之。其称呼一直保留至民国时期。

猜你喜欢

  • 蒙舍庞

    南诏始祖。又作奢旁、蒙舍龙(龙系庞之误)。自称哀牢之后、乌蛮别种。姓蒙氏。居蒙舍州(在蒙舍川,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为部落渠师。卒,子庞迦独嗣立。

  • 完颜亮

    1122—1161金朝皇帝。即海陵王。本名迪古乃,亦作孛烈(意貌似汉儿),字元功。女真族。完颜氏。金太祖孙,辽王※完颜宗干次子。幼好读书。天眷三年(1140),以宗室子封为奉国上将军,赴梁王完颜宗弼处

  • 巴尔斯罕

    见“巴勒滚”(412页)。

  • 黄峒蛮

    参见“西原蛮”(698页)。

  • 朱力斤

    即“只儿斤”(551页)。

  • 晋代匈奴十六王

    匈奴官号。共八种,各分左右。即左右贤王、左右奕蠡王(汉代称谷蠡王)、左右於陆王、左右渭尚王(汉代称渐将王)、左右朔方王、左右独鹿王、左右显录王、左右安乐王,凡16等。为单于重要辅政之臣。皆由单于子弟充

  • 金宣宗实录

    书名。金王若虚撰。卷数不详。主要记贞祐元年(1213)八月至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宣宗一朝有关史事。正大五年(1228)十一月成书。内容略见《金史·宣宗纪》。

  • 六爪

    辽代契丹部名。“爪”为契丹语音译,“百”之意。迭剌部的组成部分,因有六百家奚,故名。早在肃祖之子洽昚时,即把六爪分为十一。天赞元年(922),以迭剌部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

  • 南匈奴

    东汉时对南下附汉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遣使献匈奴地图,求内附。事觉,遂聚南边八部众于二十四年自立为

  • 白佛族

    见“察罕诺们汗旗”(2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