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叼羊

叼羊

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马上竞技活动之一。一般在节庆时举行。主要方式有2:一是在活动开始前,先将1只两岁左右山羊宰杀,割去头和蹄,置于水中浸泡,扎紧食道(也有用羊皮代羊的)。之后,将人分成两组,每组各出1人对叼。先出场者,用两手抓住羊后腿压于马鞍上。晚出场者则抓住羊前腿用力抢夺。夺得羊者获胜。经几次对叼后,参赛者再合叼1羊。持羊者策马奔驰,众人奋力追赶。展开激烈的奋争,取得羊并将其送至指定地点者为胜。一是将预先准备好的羊放于草地上,由参赛者在马背上互相叼夺,各显身手。因人马拥挤,一般都是骑术高超、力大过人者获胜。在哈萨克族中,叼得羊的人若把羊置于谁家门口,主人需为叼羊的人和马披红戴花。人们将其视为祈求幸福的仪式。尤以婚礼上的叼羊比赛最为有趣。当迎亲马队到达时,新娘家要事先准备好1只活山羊,由一群男青年守护。迎亲者便想法突破防线,力争把活山羊抢到手。这时新郎、新娘亲友在欢乐的乐曲声中,边唱边跳,祝贺叼羊比赛开始。

猜你喜欢

  • 游忤

    纳西语音译,意为“殉情”。旧时纳西族青年男女反抗婚姻不能自由的一种习俗。存在于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带有庄严、浪漫色采,被视为进入玉龙天国的开端,因而少有对死的恐惧感。殉情者身着丽服,携带佳肴,一起

  • 脱达节

    藏语音译,即赛马会。藏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后藏江孜地方为纪念帕巴白桑布而举行的娱乐活动。明永乐六年(1408)定为每年一度的祭祀节日。15世纪后传至拉萨、羌塘、工布等地。时间各有差异,一般在六、七

  • 诺比提

    18世纪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和田人。自幼好学,曾取道莎车到喀什噶尔(今喀什)读书。作品有《格则勒》等。主要以爱情为题材,也写过不少劝人忠诚向善、争取和平的著作。其诗歌抒情、优美,语言通俗、明快,富有人民

  • 御泥布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境。本附属于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宋端拱二年(989)四月,因其部族不肯买马给李继捧,被攻击,其族部遂投附宋朝。淳化二年(991),与该地所居之啰树族,暗遣人投附

  • 段思良

    ?—951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第三世国王。一作段思胄。白族。大理人。段保隆次子,※段思平弟。早年家境没落,随父兄在乡间从事农牧,甘贫度日。时为郑氏大长和国(902—928)后期,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把持

  • 毕七沁

    见“笔写契”(1883页)。

  • 关于吐谷浑莫贺延部落奴隶李央贝事诉状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81号卷子。全卷23行。系(河州)节度衙及河州军军部调处奴隶归属纠纷的文书。内容是:奴隶李央贝,原属吐谷浑莫贺延部,由该部绮立当罗索以5两(金或银)买下,

  • 山南基巧

    藏语音译,又称洛基,意为“山南总管”。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设四品僧俗官员各1人。前九任总管,仅设1名俗官,十任总管始改为僧俗各1。基巧府驻泽当,下辖乃东、穷结、贡嘎、僧格、桑日、门达

  • 蒙冀协定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操纵下伪蒙古军政府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缔结的反共协定。1936年由伪蒙古军政府代表陶克陶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代表殷汝耕签订。协定规定双方以政治上共同防共,经济上互相支援为基础结

  • 夏塔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8公里处夏塔村南,海拔1930米。墓葬约50座,皆为土墩墓。大墓10座,封堆高5—7米,封顶直径约15米,底径约40米,顶部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余为小型墓,封堆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