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林通志

吉林通志

书名。清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长顺(1837—1904,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1839—1910,今河北秦皇岛市人,字子丹)主纂。122卷,附舆图14幅。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始撰,二十二年(1896)书竣。仿《盛京通志》体例,分13志以统全书,卷1至5为圣训志,卷6天章志,卷7至9大事志,卷10至12沿革志,卷13至27舆地志(天度、疆域、山川、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祠祀附风俗),卷28至35食货志(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36至43经制志(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榷),卷44至49学校志(祀典、学官、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55至57武备志(兵制、船舰、驿站),卷58至71职官制(前代、前代表、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72至119人物志(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烈女、烈女表),卷120金石志,卷121至122志余。有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等。该志是晚清地方志中较好的一部,追溯咸丰八年(1858)以前吉林将军所统远至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疆界对满族源流与中原的隶属关系,及满、赫哲、蒙古、朝鲜等族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发展,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容翔实,多为中外学界引用。是研究吉林与东北地区史,及满、赫哲等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羊哥

    见“移剌羊哥”(2067页)。

  • 四篇要道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张中(约1584—1670)译著。亦名《四篇要道译解》、《四篇要道精释》、《四篇要道补注便蒙浅说》等。本书是作者于清顺治十年(1653)在扬州讲授率苏理时,由教胞沙维崇等人笔录整

  • 奢崇明

    ?—1629明末四川永宁土官。彝族。世居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系永宁宣抚使奢效忠亲弟奢尽忠子。幼孤,由效忠妻奢世统抚养13年。万历(1573—1620)初,效忠卒,世统欲借其名以嫡长夺宣抚司印,聚

  • 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

    即“蒙古源流”(2337页)。

  • 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二十六族军民千户所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岩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 尼玛都伦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轮流赠送”。一作尼玛杜兰。鄂伦春人分配生活用猎品的一种方式。因地区不同,以此方式所分的猎品稍有差异。居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生活用皮张采用此法;

  • 胥要德

    ?—739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大使。适因南海阻风,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副使己珍蒙等于翌年分乘两船赴

  • 元结

    719—772唐代官员、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玗洞,因号猗玗子。河南洛阳人(一说河南鲁山人),鲜卑元氏。北魏宗室后裔,舂陵丞元延祖子。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为称。天宝十

  • 逊都思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速勒都思、逊笃思、孙都思。一说以该地盛产逊都思草(一种百合草),故名。原为泰赤乌属部,该部锁儿罕失剌父子于铁木真(成吉思汗)有救命之恩,并在“阔亦田之战”后,与塔

  • 和硕特南左翼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阿喀公贝勒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固始汗玄孙噶尔丹达什率众归清。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雍正元年(1723),叙功晋镇国公。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1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