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勤
明朝将领。原名王也儿克台。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吴克忠弟。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兄投明朝,奉命率部众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八年(1410),与父兄从明成祖征东蒙古阿鲁台、本雅失里。十二年(1414),从成祖征瓦剌。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422—1424),又从成祖三征阿鲁台。正统八年(1443),获赐姓名。积功官至都督。十四年(1449),与克忠随明英宗征瓦剌。英宗撤离宣府时,奉命与克忠等殿后,与瓦剌追兵血战阵亡。诏封遵化伯,谥僖敏。
明朝将领。原名王也儿克台。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吴克忠弟。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兄投明朝,奉命率部众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八年(1410),与父兄从明成祖征东蒙古阿鲁台、本雅失里。十二年(1414),从成祖征瓦剌。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422—1424),又从成祖三征阿鲁台。正统八年(1443),获赐姓名。积功官至都督。十四年(1449),与克忠随明英宗征瓦剌。英宗撤离宣府时,奉命与克忠等殿后,与瓦剌追兵血战阵亡。诏封遵化伯,谥僖敏。
西域古城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在妫水(今阿姆河)南,为大夏都城,有市贩贾诸物。古波斯大流士大帝(前522—前486年)碑铭作巴克特拉。公元前329年,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在此建亚历山大里亚城,
即“者舌”(1348页)。
见“吐豆发”(766页)。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名又作哈连徒、虎图泽、哈澧氻海子。设于萨里川(今克鲁伦河上游西)。成吉思汗奥鲁(后方老小营)设此。《元史》谓成吉思汗卒于此。清代该地称噶老台泊、哈老台泊。
西双版纳傣文文献记载的历史分期。传说此地傣族是从“勐色本”地方迁来。其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傣语称“滇乃沙哈”,并谓此时期的性质为“莫米召、莫米宛、莫米尚”,意为:“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负担(
参见“枢密”(1293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55)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魁卫,并说清代自齐齐哈尔东北至默尔根(今嫩江县治)第一站有布魁站即该卫所在。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
见“耶律贤”(1302页)。
《元史·地理志》有其名,但下所记皆为水达达路情况。今学术界多认为合兰府与水达达路是两个政区,合兰府属开元路,与水达达路非同属一路,《元史》误记为一。合兰府水达达,清代文献作“合兰府硕达勒达”,或“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