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吐蕃医学巨著。藏文称《居希》、意译为《四续》,又译为《医方四续》。唐代吐蕃医圣老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撰。成书于8世纪末。作者自幼热爱医学,潜心钻研,一生遍历五台山、康定、珞域、察隅、羌塘、阿里、工布、达布、桑耶、萨嘉、日喀则、拉萨等地,以及天竺(印度)、泥婆罗(今尼泊尔)、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求师学医,搜寻医书,与名家探讨医道,不断总结各地医学之长及自身行医实践,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吸取汉地医学名著《月王药诊》(又称《索玛日咱》)及印度等地医学精华,著成此书,使吐蕃著医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藏医药学奠定了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藏医的发展。全书分4大类:一、根本续,即总则医典,共6章,主要介绍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一般知识。二、讲解续,即论说医典,共31章,主要介绍人体解剖构造、疾病发生原因,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三、口诀续,即秘诀医典,共92章,主要介绍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和具体治疗方法。四、后续,即后续医典。共28章,主要介绍脉诊、尿诊等诊断方法、外治疗法,以及各种方剂的配合和运用。原书经世代抄本流传,至11世纪老玉妥后裔新玉妥·云丹贡布(与老玉妥同名,故后世以“新”、“”区别),又对全书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即今所见之《四部医典》。此书问世以来,历代藏医频加注释,多方研讨,有力地促进了藏医的形成和发展。这部医学巨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外著名藏学家匈牙利人乔玛自1835年著文介绍此书以来,国外学者研究此书者络绎不绝。是书有甘孜德格伦珠顶印版、青海塔尔寺版、西藏扎塘版等。1982年西藏以排印本问世。1983年又有汉译本(以扎塘版的拉萨翻版为兰本),刊印发行。18世纪左右被译成蒙文,影响了蒙族医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 白山寺

    清内蒙古察哈尔地区的寺庙。蒙古语称“察罕乌林苏默”。该寺以印刷出版宗教书籍驰名蒙古,寺的主要收入均用于木版印刷事业。除主要印刷出版宗教性书籍外,还印刷了一些非宗教性书籍。寺内收藏了大量木刻印版。著名作

  • 三省边防备览

    书名。清代严如煜撰。18卷。记述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之山区风土、道路、险要、民食、物产、军备等情况。此地古为巴、氐等族聚居区。所记资料可供研究当地各族及其先民历史递嬗关系的参考。有道光二十年(18

  • 人民知识

    内蒙古日报社所编的蒙文月刊。1948年4月1日创刊。铅印,16开,内蒙古书店发行。社址在乌兰浩特,为综合性刊物。内容以介绍国内外形势、政治常识和各种科学知识为主,有时事常识、讲究卫生、牧业经济、文学和

  • 金缙

    见“段宗榜”(1697页)。

  • 蒙古知院

    明代蒙古官名。枢密知院的简称。沿用元代枢密院职官。《元史·百官二》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置知院一员”,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其后人数增至6—7员。一些行省亦设行枢密院,如岭北行枢密

  • 济尔哈朗

    1599—1655清王朝开国功臣之一。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第六子。年13岁父死,由太祖抚养成人。以战功卓著,封贝勒,参与议政。后金天命十年(1625),统兵战察哈尔林丹汗,解

  • 和兴额

    ?—1801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葛济勒氏。乾隆(1736—1795)年间,以鸟枪护军从征缅甸、金川、撒拉尔、石峰堡,因奋勇作战有功,赐号“佛尔钦巴图鲁”,累擢广州右翼副都统。因故降调,寻授头等侍卫

  • 牛斗虎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流行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为春节期间舞蹈节目之一。由4人表演,2人扮牛,1人扮虎,1人扮砍柴夫。大体分四段表演,牛、虎、砍柴夫出场摆成三角形阵式,牛与虎搏斗,虎窜牛顶,牛、虎卧

  • 拉不底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在东经80度8分、北纬30度44分处。为印度进入中国西藏地区的一个边卡。向属达巴宗管辖。1729年颇罗鼐颁发之封地文书及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批准之封地文书均提及该地。派

  • 额儿布思

    见“萧斡里剌”(20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