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拉克

塔拉克

旧婚俗之一。又称台拉各、脱俩。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休妻”。流行于西北等地维吾尔、回、东乡、撒拉等信奉伊斯兰教各族中。当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时,若丈夫对妻子说一次“塔拉克”,彼此便解除夫妻关系。倘要再恢复关系,须请阿訇念经,再举行一次结婚仪式。如丈夫对妻子一连说三句“塔拉克”,再想复婚,须让妻子与别的男人同居一夜再经100天待候期。如妻子与别的男人同居后不愿离婚,原夫便不能强求复婚。凡丈夫对妻子说过二次“三个塔拉克”,便不能复婚。倘是女方要求离婚,则需征得丈夫同意,并说“塔拉克”、或“王其(三个)塔拉克”,才能成为事实。离婚如由男方提出,女方可将陪嫁财产带走,丈夫还得付给一定数量钱财或其他物品。解除婚约后,按规定,男子可以随时另娶,女方则需等待100天或6个月零10天再改嫁。在待候期内,如已怀孕,则需生育后40天,方准改嫁,所生子女归原夫。

猜你喜欢

  • 果洛藏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驻牧今哈尔盖乡(俗称果洛藏秀玛)和沙柳河乡(俗称果洛藏贡玛),是刚察地区历史最早,势力最强及刚察千户、副千户和总百户所在之部落。为刚察措果周(本部六族)之一。原驻牧

  • 舜化贞

    877—902唐代南诏第十三世王。又作舜化真、舜化。乌蛮,姓蒙氏。隆舜之子。乾宁四年(897),父被其属下杨登(一说杨定、赵登)谋杀后继王位。五年,改元中兴。遣使诣黎州修好,唐昭宗不答。光化二年(89

  • 瓯昆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瓯昆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地, 《辽史·食

  • 库真

    即“库合真”(1109页)。

  • 西蕃喇嘛

    清代青、甘、康地区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青海、甘肃、西康地区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西蕃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甘、青、康地区佛教事务由清理藩院和驻西宁办事大臣管理。

  • 马带轩

    1866—1933近代名中医。字锦棠,以字行。陕西西安人。回族。少年入私塾读书,年长拜回族名医马哲臣门下,尽得秘传。遂行医,后又创办“福生堂”药铺。以医德高尚,被称为“东马”。吉鸿昌赠以“上医医国”之

  • 奴皆部

    见“度稽部”(1721页)。

  • 夏卜浪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夏卜浪圆满法洲”。在青海同仁县夏卜浪村。系黄南地区最古老寺院之一。元至正元年(1341),由曲结顿珠仁钦建,后由其侄释迦桑布主持寺务。后毁于兵乱。约民国初年,由叶什姜寺之加央扎巴

  • 孛可孙

    元代蒙古官名。掌马驼饲料的供应分配。《元史·成宗纪四》:“孛可孙专治刍粟”。国初始置,以重臣领之,秩正三品。有权决定马驼刍料当给与否。初只设数人掌其事,后以各位增入,至繁冗,成宗大德九年(1305),

  • 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