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列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故该碑可能为840年后西迁河西走廊的、由后唐赐封为英义可汗的甘州回鹘可汗的纪功碑;一说为牟羽可汗的纪功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故该碑可能为840年后西迁河西走廊的、由后唐赐封为英义可汗的甘州回鹘可汗的纪功碑;一说为牟羽可汗的纪功碑。
辽代募民耕种闲散土地的一种制度。统和十五年(997),辽募民耕种滦河流域的空旷土地,十年内不交租税,是为在官闲田制。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中的活佛系统之一。17世纪以来已转生九世。一世栋古鲁普嘉木措,土尔扈特人,17世纪30年代后长期在准噶尔部传教。二世阿旺巴勒吉尔,事迹不详。三世拉西,雍正帝曾敕封“呼图克图”尊号,
元代著名碑刻。亦称《莫高窟六体真言碑》、《敦煌六字(体)真言碑》。在今甘肃敦煌之莫高窟。至正八年(1348)泐石。碑料为青石,长方形,内容分三部分:一为释迦牟尼画像;二为环绕画像顶、侧书写六体文字,佛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
藏传佛教寺院。又称托定寺。建于11世纪初。地处西藏札达县(旧称扎朗宗)。为阿里赞普意希约倡建,据考证系仿桑耶寺。曾是大译师仁钦桑布的驻锡地,古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曾于此传法讲经。原藏许多珍贵文物,后遭毁
见“昃勃极烈”(1408页)。
清宣统二年(1910)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楷书志文33行,满行35字。述张怀寂家世并记唐武则天时征伐吐蕃,收复西域四镇事迹。
即“屠各”(2133页)。
1586—1648清初将领。满族。完颜氏。世居兆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下营子赵家村附近)。初隶镶黄旗满洲。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太祖努尔哈赤破明铁岭城,积功晋三等轻车都尉。太宗皇太极即位,列
唐宋时邕州属羁縻州。唐贞元年间(785—805)置。 自贞元至北宋元丰五年(785—1082),归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左江道,为侬峒之地。其地产金。其民每年向唐宋王朝输纳贡赋。天圣六年(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