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王院

大王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名。为北、南大王院的统称。契丹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各部置※夷离堇,《辽史·国语解》称:“夷离堇,统军事大官,会同初,改为大王。”※耶律阿保机以核心部落迭剌部夷离堇之职称帝开国。建国后,以迭剌部强大难制,为去其势,天显元年(922),析之为二:※五院部和※六院部。至辽太宗会同元年(938),改其部夷离堇为大王。中央为之设北、南大王院。《百官志》载:“五院部,有知五院事,在朝曰北大王院;六院部,有知六院事,在朝曰南大王院。”其职责为“分掌部族军民之政。”设职有:北(南)大王、知北(南)院大王事、北(南)院太师、太保、司徒、司空等。其下还分置北(南)院都统军司,掌北(南)院从军之政令,设职有:北(南)院统军使、北(南)院副统军使、北(南)院统军都监;北(南)院详稳司,掌北(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设职有:北(南)院详稳、北(南)院都监、北(南)院将军、北(南)院小将军;北(南)院都部署司,掌北(南)院部族军民之事,设职有:北(南)院都部署、北(南)院副都部署。

猜你喜欢

  • 英吉沙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新城”之意。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总兵。三十一年(1766),改设领队大臣,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光绪九年(1883)

  • 苏纳海

    ?—1666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初为睿亲王多尔衮王府二等护卫。顺治二年(1645),特简为弘文院学士。三年,随肃亲王豪格进陕西、四川,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六年(1649),随英亲王阿济格讨

  • 咄于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吐于、李吐于、吐干、李吐干。出自大贺氏族。前首领※郁于(李郁于)弟。开元十一年(723,一说十二年),兄卒袭爵,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兼静析军经略大使,沿封松漠

  • 赤那思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捏古思、捏兀歹、赤纳思、直拏斯。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皆出自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为海都次子察剌孩领忽二子坚都赤那与兀鲁克臣赤那后裔。以祖称为部名。游牧于捏兀歹河一带

  • 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零昌

    ?—117东汉时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之子。永初元年(107),随父参加西羌起义。次年,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率诸羌进攻东汉。元年(112),父死,即天子位,居丁奚城(宁夏灵武)。以年幼,族人狼莫为其计

  • 主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源自帕竹噶举派,为其分支之一。帕木竹巴弟子之一林热巴·白玛多吉开创,历经数传,至藏巴嘉热·意希多吉(1161—1211)时,将此派发展成为主巴噶举派。后该派门徒又分别创立上主巴噶举和

  • 墨尔根城

    地名。即今嫩江县城。位于齐齐哈尔城北435里,诺尼江(嫩江)南岸。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同时以副都统、城守尉官兵镇守。清初至民国年间,八旗驻防官兵及迁入

  • 清太祖努尔哈齐实录

    书名。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原题名《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实录》。4卷。是书约修于天聪年间,竣于崇德元年(1636)。卷一记长白山满族发祥,至戊戌年(1598);卷二记己亥年(159

  • 述律哥图

    蒙古国开国功臣之一。又译失力哥、帖柳兀图、失儿古额秃。八邻部人。原为泰赤乌部塔儿忽台属民。宋嘉泰二年(1202),泰赤乌部兵败后,率子阿剌、纳牙阿投归铁木真(成吉思汗),以不忘故主,擒而又纵,深得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