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

辽代契丹族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创契丹大字。其后,太祖弟耶律迭剌为更适合契丹语单词多音节和用粘着词尾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特点,又创拼音式契丹小字。两种文字的字形结构均仿汉字。辽代和西辽及金朝前半期两种文字均通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元末明初,逐渐成为无人可认的死文字。辽代,契丹文著述甚多,并译汉籍多种,今俱失传。现存资料主要是本世纪出土或发现的金石等文物。有两种类型,均竖行写,自右向左移行。一种以辽太祖陵纪功碑残石和《萧孝忠墓志》为代表,每个字都逐个分开写,笔划较简。另一种以辽庆陵出土《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等帝后哀册为代表,是拼音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单词,分别由1至7个不等的原字拼成,两个原字以上的合成字的原字排列顺序一般为先左后右,二二下推,倘原字数为单数,则末一原字居下边中间。原字都是音节,但有时呈音素状态。拼音时有重合元音现象。一般学者认为,前者为契丹大字,后者为契丹小字。对大字的解读进展不大。对小字的解读近年获较大进展。主要著述有《契丹小字研究》。

猜你喜欢

  • 阿勒楚喀河

    见“按出虎水”(1623页)。

  • 扩端

    见“阔端”(2273页)。

  • 积累布

    普米语音译。旧时普米族的一种祭水龙仪式。于二月举行,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难。祭前于村后山麓插一10多丈高的木杆,作为水龙象征供奉,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牛奶、米酒、菜肴,不杀牲。

  • 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西布特哈”(701页)。

  • 祥厚

    ?—1853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宽甫。道光八年(1828),袭骑都尉世职。十七年(1837),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后调山海关。任内,以拿获夹带鸦片人犯受赏;于山海关等处校阅八旗官兵训

  • 阿尔布巴

    ?—1728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阿尔布巴·多吉杰布,又称贝子阿沛·多吉杰布,藏史一般称噶伦阿沛。西藏工布人。藏族。拉藏汗执政时,任噶伦,总理政务。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

  • 博学鸿词科

    制科名。宋代作博学宏词。清廷以征朝野汉文士入翰林的科目。康熙十七年(1678),圣祖玄烨下诏开科。命内外各大臣举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不论已仕未仕,各就真知灼见为请,令赴礼部报名候试,定期于殿廷考试

  • 阿喇斯

    见“阿济斯和卓”(1237页)。

  • 大光赞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乾化二年(912)五月,奉命朝后梁,献方物,梁太祖朱温厚加赏赐。

  • 虎喇哈赤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虎喇哈、和尔朔齐哈萨尔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独子。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一带。初众不满千人,但勇敢善战。与泰宁卫首领花大联姻,获其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