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字海龙摩崖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清代杨同桂《沈故》、近人罗福颐《满洲金石志》、日本安马弥一郎《女真文金石志稿》等书均有录文。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解读最为详尽。本世纪30年代初,古董商邢玉人受沈阳日本医生山下泰藏雇佣前往拓制此摩崖拓片时,在摩崖旁又伪刻了所谓《半截山摩崖》,汉文为:“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并附有20余个不成文句的女真字以藏其奸。归后谎称在此摩崖南30里的海龙、柳河间沟屯旁的半截山又“发现”新摩崖。山下泰藏命其拓制拓片后,遂在学界传开,长期以假乱真。解放后经实地勘察,所谓半截山摩崖就在传世的海龙摩崖近旁,所谓沟屯、半截山等地名,均属子虚之词;再据知情人李文信的揭露和学者们的研究,始判明此乃伪造。现所说“女真字海龙摩崖”,除原传世的真件外,也包括这一伪刻,因为它们同刻在一块大黑石上,同在一个保护亭内。

猜你喜欢

  • 蒙舍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蒙舍城,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北15里古城村。系南诏根据地,直接统治区。参见“十睑”(8页)。

  • 长宁安抚司印

    羌族土司官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长宽各7.9厘米,厚1.9厘米,椭圆形长把钮,连柄通高10.2厘米。重1250克。印文前半部为汉字篆刻朱文,后半部为满文朱文,文曰:“长宁安抚司印。”印背钮右侧阴文:“

  • 颜盏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曷懒兀主(今吉林延边境海兰江)、隆州(治吉林农安县)怕里干山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中原地区。后改汉姓曰张。

  • 李克修

    860—890唐末将领。字崇远。西突厥别部沙陀人。祖籍陇右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侄,朔州刺史李德成子。少善骑射。中和二年(882),随从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任奉诚

  • 吕尼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吕宁、令能、哩宁、垒宁。如史载宋庆历三年(1043)七月,西夏派遣使臣吕尼如定兴舍等人赴宋朝议事。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渤海国

    即“渤海”(2278页)。

  • 跋布川

    唐吐蕃山南地名,即匹播城、勃令驿及青哇(达孜)之别译。参见“勃令驿”(1584页)。

  • 宇妥巴彭措班丹

    1860—1910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族。曾任孜恰等官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任噶伦。次年,英军侵略西藏时,与英军司令荣赫鹏在浪卡子会谈,后又为商订《拉萨条约》主要谈判

  • 晋美益西扎巴

    见“罗布藏阿旺济克美扎巴”(1427页)。

  • 达克巴

    ?—175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西藏※拉藏汗次子索尔扎之子。自幼寄居伊犁。乾隆十九年(1754),随从兄弟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等附清,授二等台吉,驻牧喀尔喀汛界。次年,受命入觐,授札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