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姚泓

姚泓

387—417

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三代国君。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兴长子。史称其博学善谈论,尤好诗泳,孝友宽和,但无经世之才。父称帝,立为太子。弘始十八年(416),父卒,即帝位,改元永和。相继平定南阳公姚愔、齐公姚恢叛乱。以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叛入于平阳(今山西临汾),攻立义将军姚成都于匈奴堡,推匈奴曹弘为大单于,所在残掠。遣征东将军姚懿讨之,战于平阳,执弘,徙其豪右1万5千余落于雍州(今陕西凤翔)。时内乱外患不断,仇池杨盛、夏赫连勃勃来攻,进入关中,威逼长安;晋太尉刘裕分兵来伐,逼近洛阳,镇将征南将军姚洸及部下姚禹降晋;征东将军姚懿在陕津叛,举兵称号,谋袭长安,为宁东将军姚成都击败。永和二年(417),晋军分路攻长安,秦军节节败退,遂出城降,刘裕杀其宗室百余人,余宗迁于江南,他被送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杀死,国亡。

猜你喜欢

  • 甲喇

    清代八旗组织中旗直辖单位的名称。满语音译,汉译参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固山(满语音译,“旗分”之意)下辖5甲喇,每甲喇下辖5牛录(汉译佐领)。随着八旗成员

  • 红河江外土司

    解放前云南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等县保存的大小封建土司总称。计有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猛丁、纳更、稿吾卡、瓦遮、猛弄、猛喇、者米、茨桶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上亏容、下亏容等,多

  • 鲁古尘

    见“柳中”(1575页)。

  • 安登俊

    ?—1954四川凉山彝族沙马氏末代土司。又名火日木吉。驻今凉山州金阳县北米姑。土官势衰,软弱无能,依靠胞弟安登文一度振兴家业。各土官与黑彝家支间矛盾重重。云南彝族蒲家、龙家与四川金阳黑彝安八耳合谋收买

  • 铜鞮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

  • 震国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名。一作振国。隋末,粟末靺鞨厥稽部首领突(度)地稽率部千余家徙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内附;唐总章元年(669)高丽国亡后,附高丽的粟末靺鞨乞乞仲象(一说为大祚荣)所

  • 莫化

    僜语音译,意为“富人”。解放前僜人社会的富有阶层。随着氏族组织解体、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占有较多土地和牛只,普遍多妻,部分蓄养奴隶。声望较大者往往通过自己的影响对寻求庇护者加以保护,是新兴起的一种社会

  • 安西州学

    清代甘肃官学名。校址在州所在地(今甘肃安西县)。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府学改置。每年通过考试录取文童6名,武童6名。设学正1员。

  • 翁阿岱

    ?—1641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初任佐领,后袭父达珠瑚三等副将(三等男爵),管参领事,随都统巴奇兰征呼尔哈部有功,加一云骑尉。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副理事官。次年,擢都察院参政兼正蓝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