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苏都里氏。世居绰尔哈屯,隶西布特哈镶白旗。同治元年(1862),从征陕西,加副都统衔。三年,补吉林副都统,因丁忧回旗。四年,参与镇压捻军,转战数省,因擅离防所,交部严议。后受命驻师保定以固畿辅,复原官,补正白旗汉军副都统。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苏都里氏。世居绰尔哈屯,隶西布特哈镶白旗。同治元年(1862),从征陕西,加副都统衔。三年,补吉林副都统,因丁忧回旗。四年,参与镇压捻军,转战数省,因擅离防所,交部严议。后受命驻师保定以固畿辅,复原官,补正白旗汉军副都统。
晋及南朝所设治理“南蛮”之职官。始自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据《晋书》载:“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后设置地点有所变化。有晋一代该职多由荆州刺史兼领,也有由郡守兼领或另委人充任。准于立府,下
官名。元代始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当地事务,明沿元制,四百户以下设此官,秩正六品,副长官从七品,为世袭土官。掌辖区内一切事务。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其承袭、革除、升降隶兵部。参见“长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管马官,监督马的饲养,调配使用。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120挑(每挑约合50斤)。
①契丹语官名。又译作“吐里”。为※奚六部之官。一说全称“奚六部秃里太尉”。亦常称“奚秃里”、“奚六部秃里”、“奚秃里太尉”等。《辽史·萧拔剌传》:开泰(1012—1021)年间“累迁奚六部秃里太尉。”
见“中京”(292页)。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四川金川团练和瓦寺宣慰司下属大金河千总阿木穰、瓦寺土守备喀克哩及瓦寺土舍索文茂奉命率领藏族屯兵近2千人,赴浙江东部参加沿海抗英斗争。奉命进攻英军占领的宁波和镇海县东北的要
清代基诺族的他称。史载其俗与白族、傣族相近,居于云南思茅(今基诺族主要居住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及其附近)。男穿麻布短衣裤,女穿麻布短衣桶裙。男以红黑藤篾缠腰及手足。发留左中右三撮,故名。
西域古湖名。见《汉书》、《后汉书》西域传。《史记·大宛列传》称盐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又名泑泽。辅日海、牢兰(《释氏西域记》作牢兰海)、临海。清代《汉书西域传补注》:回部(维吾尔)语称罗布淖尔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流域,东接缅甸,南邻印度,西为珞瑜地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隶属察木多(昌都)呼克呼图。雍正年间(1723—1735)赏为达赖喇嘛香火地,设
见“先罕木珍”(7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