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卧·祖拉陈哇

巴卧·祖拉陈哇

1504—1566

明代藏族学者。拉萨西部聂塘人。属尼雅氏族。5岁被比丘恰隆巴认定为康区乃囊寺巴卧系活佛二世。后迎往西藏洛扎卓波寺主持,从上师多丹根顿嘉措读藏语文。9岁随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却吉查巴受沙弥戒及比丘戒。12岁随达波班哲达却结甸贝坚赞听新旧密咒诸法,随卫地癫僧海如嘎衮噶桑波听大手印教授,从夏鲁大译师却琼桑波受具足戒。29岁赴工布,在森波朋巴罔师事噶玛噶举派八世活佛弥觉多吉,取名贝·祖拉陈哇,后该活佛系每人前均加“巴卧”一词(意“勇者”),以示该系之传承。随师广听五明之学,终成一代名家。著有《金刚亥母大释》、《入行论释》、《历算论宝库》、《医方四续释》等。尤以《贤者喜宴》一书闻名于世。该书详述西藏诸派教法历史,独有见地。此书动笔于1545年,成书于1564年,绝大部分章节完稿于洛扎代哇宗拉隆寺(属乃谿卡),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全书5编17章,记述印度佛教及王统史、吐蕃王统史、西藏佛教各派教法史、汉地、于阗、西夏、蒙古等王统及教法史、律学源流史、论师及译师史、五明源流史。尤以吐蕃王统史的史料最为罕见翔实,其中有关吐蕃社会制度、阶级等级、赤松德赞及赤德松赞时兴佛盟文,吐蕃晚期奴隶大起义等史料,均为诸书所鲜见。吐蕃史部分与成书于11世纪的《德乌佛教史》可谓姐妹篇,为治吐蕃史者必读之作。有关《噶玛噶举教派史》内容最为丰富,是研究元明藏族史的珍贵文献。许多史料为其它汉藏文史书所不载。

猜你喜欢

  • 无诸

    战国末闽越王。秦始皇统一后,被废为君长,其地归闽中郡管辖。秦末各路诸侯叛秦,率闽越兵投奔鄱阳令吴芮,佐楚贵族项羽、项籍灭秦,但项羽、项籍“废而不立”。后附刘邦击项籍,因佐汉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

  • 萧夺里懒

    ?—1132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之皇后。契丹族。平州人。为宰相萧继先五世孙。史载其性娴淑,有仪则。道宗大安三年(1087)入宫。逾年,封燕国王妃。天祚帝即位时,乾统元年(1101),册为皇后。其兄弟萧奉

  • 钱觉耀

    ?—1665清代云南临安府瓦渣哈尼族首领。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清朝,授瓦渣长官司副长官世职。康熙四年(1665),附王翔(又作王朔,哈尼族)、禄昌贤反抗清廷改土归流,被官军执杀。职除,改土舍。

  • 忽达

    见“裴满达”(2448页)。

  • 脱不花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脱不合。克烈部人。亦鲁忽蛮长子。初事克烈部长王罕,以王罕父子忌铁木真(成吉思汗)威望日盛,欲谋害之,遂率所属200户归铁木真,途中为汪古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羁留,遣子也速不花告铁木

  • 赞善王

    明朝授予灵藏地方(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藏族政教首领的封号。永乐四年(1406),其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朝进贡,命其为灌顶国师。五年,封为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

  • 俚人

    亦作“里人”。古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泛称,古先为百越一支。见于东汉至隋唐史籍,自三国时开始分布在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等郡,相当于今广东西南及广西东南地区。或谓某一部分在汉时称乌浒人,至唐称黄峒蛮

  • 也松格

    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亦孙哥、也先哥、也孙哥、也相哥、移相哥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次子。以英勇善射著称。约元太祖二十年(1225),西征还师后,全蒙古那颜贵族聚会于不哈速赤忽时,曾射335

  • 安德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皇庆二年(1313),世祖第九子脱欢子不答失里受封。

  • 刚察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东接海晏达如玉千户部落,南临青海湖,西连天峻县汪什代海千户部落,北至祁连县之默勒河、野牛沟。为游牧部落,逐水草,居帐幕。“刚察”藏语,意为“骨髓”。原住牧黄河以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