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鲁特

布鲁特

清代汉籍文献对柯尔克孜族之称呼。原文来自托忒语,意谓高山居民。有东、西两支。分布于新疆伊犁至阿克苏、乌什山地间的,称东布鲁特。有萨雅克、察哈尔萨雅克、萨拉巴噶什等5部(或称5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定边左副将军兆惠领兵追击准噶尔宰桑哈萨克锡拉至其地,其首领图鲁拜表示愿率所部归附,受召入觐,乾隆帝宴之于避暑山庄万树园。分布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卡伦外之崇巴噶什、希布察克、额得格讷等十五部(又称十五鄂拓克),称西布鲁特。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后,亦相率附清。其首领称“”。清朝政府据其归附先后、忠诚程度和效力情况,分别授予各部首领以二至七品顶戴。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少量农业。每岁俱遣人向清朝献马匹,并不时派人到伊犁、乌什、喀什噶尔等地贸易。最喜内地出产之茶叶、瓷器、绸缎、布疋、烟、酒等物。近伊犁者,每隔一年由伊犁将军遣领队大臣率众前往巡查一次。常年稽察,则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专辖。19世纪沙俄扩张主义势力和阿古柏窜犯新疆时,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爱国诗篇。同治二年(1863),沙俄军队侵入纳林河流域时,当地布鲁特人在鄂斯满等领导下,曾于松库勒(今桑乔耳湖)予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光绪二年(1876),居于阿赖山区的西部各部落,在阿卜都拉伯克领导下,消灭了大量入侵俄军。三年,清军击败阿古柏收复阿克苏后,阿合奇县和阿图什县布鲁特人,立刻组织起义,协助清军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哈剌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哈勒察卫,并说清代索伦部境有萨哈勒察地,属黑龙江所辖。

  • 丹津鄂木布

    清代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僧格第三子。康熙十年(1671),僧格被异母兄车臣杀害时,以年幼,附牧其叔噶尔丹。二十七年(1688),随噶尔丹袭扰喀尔喀,领兵掠额尔德尼昭(汉籍名光显寺)。三

  • 把儿思阔

    见“八儿思阔”(26页)。

  • 西藏交涉略史

    书名。谢彬著。1卷9章。论述自清光绪二年(1876)英人马嘉里在云南被杀,英国迫清政府订立《烟台条约》附款《另议专条》(有关西藏的不平等条约)始,至民国八年(1919)中英关于藏案之交涉经过。包括清末

  • 末振将

    ?—前12或前11西汉时乌孙小昆弥(王)。※乌就屠孙,※安日弟。成帝鸿嘉四年(前17),兄安日为降民所杀,诸翎侯大乱,汉遣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中郎将,安辑乌孙,立之为小昆弥。时大昆弥雌栗靡强,诸翎侯畏服

  • 王杲

    1529—1575明建州右卫著名首领。又名科勺。女真族。喜塔拉氏。多贝勒子。曾就学抚顺,兼通女真、汉族语言、文字。嘉靖间(1522—1566),史称建州右卫都指挥使(《明实录》不载),自称都督,俗称阿

  • 番汉三学院

    西夏佛教学术与教育机构。党项和汉族佛教信徒修习戒、定、慧三学的场所。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有西夏仁宗校经题款的汉藏文合璧《圣胜慧到彼举功德宝集偈》经首题记有“诠教法师番汉三学院并褊袒提点�

  • 乌里雅苏台驿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驿道。共20处。起乌里雅苏台城,一、华硕罗图,二、舒鲁克,三、特木尔图,四、达罕德勒,五、呼吉尔图,六、阿鲁吉尔嘎朗图,七、乌布尔吉尔嘎朗图,八、乌兰本巴图,九、霍博尔,十、扎克,十一、拜

  • 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三月,女真首领速鲁董哈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任速鲁董哈为指挥同知,余为指挥佥事、镇抚等官。在今吉林省东丰县觉河流后金。正统十一年(1446)十一月

  • 赏哈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商哈簇。属岷州卫(治今甘肃岷县)管辖。成化元年(1465)七月,其族僧人癿丹端竹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衣服、彩缎等。九月,族人札顺亦来朝贡马及方物,赏赐如例。四年(1468),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