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库库河屯

库库河屯

城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身,亦译库库和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1572),在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下,由蒙汉等族工匠动工兴建。万历三年(1575)建成。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命名为“归化”。九年(1581),进行扩建,“修罗城周围二十里”。该城位于北纬40度74分,东经111度37分。北屏大青山,南临大小黑河(黄河支流)。座落在黄河故道冲积层形成的土默川(旧称云中川、敕勒川、白道川、丰州滩等,即今呼和浩特平原)上,海拔1066公尺。建筑宏传壮丽,“具有八座奇美楼阁之城”,内有俺答汗居住的顺义王府,为精工修造的“玉宇宫殿”。诗人赞之曰:“筑城绝塞跨岗陵,门启重关殿百层;宴罢白沉千里雪,猎回红上六街灯”。与周围丰美草原、青山绿水、北国风光相辉映,堪称草原明珠,故以青色自许的蒙古人昵称之为库库河屯。俺答汗修筑此城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土默特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兴起,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也为了加强蒙汉经济文化交流。自云:“我为款贡大事筑城,意在久远”,“每春秋二季,(明)军民出边,在我城内交易给粮食”。此城的修筑对开发中国北部边疆,加强蒙汉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起了重要作用。俺答汗卒后,其夫人※三娘子久居城内,主政30余年,故又被称为“三娘子城”。明末,这座富丽的城市不断遭到战火的摧残。崇祯元年(1628),察哈尔部林丹汗西进,以武力攻占归化,迫土默特部归降;五年(1632),后金皇太极败林丹汗,在城中纵火,“东人烧绝板升”,宫殿、民房均被夷平,仅剩※弘慈寺等几处寺院。清初,因陋就简,修复了“周围二里”的小城,仍名归化。康熙三十三年(1694),加修了外城。乾隆二年(1737),在其东北部新修了绥远城,驻扎军队,隶归绥道,以加强其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作用。民国初年,设归绥县,属绥远省。1929年,成为绥远省省会。1937年,被日寇占领,改名为“厚和特别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北部山区建立著名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归绥市”,与归绥县划界分治。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54年2月,撤消绥远省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取消“归化”、“归绥”等名称,恢复呼和浩特(即原库库河屯)名称。同年,自治区首府从乌兰浩特迁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 马元康

    明末象棋国手。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与诗人、书画家闪仲俨之婿马元中兄弟友善,常与之为桔中之乐,被誉为“棋界巨擘”。曾与旅行家徐宏祖(霞客)对奕。亦长诗文。

  • 土古

    甘肃省卓尼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 巴勒

    德昂语音译,亦作布列、布雷。为分布在云南潞西、陇川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属“别列”支系。信奉小乘佛教中忌戒较严的※“左抵教”和※“多列教”。其妇女剃发,裹黑布包头,戴大耳坠、银项圈,又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红

  • 翁爱

    ?—1658清朝将领。世居科尔沁。蒙古族。姓卓尔古特。天聪年间(1627—1636),投附后金,隶蒙古镶黄旗,授佐领。崇德二年(1637)七月,同海寨等率兵1200人分道征瓦尔喀有功。四年(1639)

  • 破爰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杨登

    ?—899唐末南诏王近臣。白蛮(白族先民)。仕南诏王隆舜(877—897年在位)。隆舜“好畋酣,多内嬖”,沉迷佛教,常出巡东京(今昆明)等地,随王左右,由※郑买嗣守国,大权旁落。唐昭宗乾宁四年(897

  • 回人

    对回族人的简称。参见回回(779页)、“回族”(779页)。

  • 婆娑府巡检司

    见“婆娑府路”(2128页)。

  • 汉礼

    西夏采用中原汉族礼仪的专称。太宗德明时始实行,景宗改行蕃礼。毅宗谅祚于奲都五年(1061)向宋仁宗上表,要求改行此礼。惠宗时太后梁氏专权,于乾道二年(1069)上表宋神宗,请复蕃仪。惠宗亲政后,亲向汉

  • 喇嘛扎布

    ? —1766清代蒙古王公。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木巴子。居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隶左翼。乾隆二十年(1755),献马300匹助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叙功授一等台吉,命乾清门行走。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