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土皑葛蛮
地名。即“得胜陀”之地(在今吉林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女真语音译,“忽土皑”意为“有福”或“得福”,“葛蛮”意为“关隘”或“关口”,合为“得福的关隘”或“吉祥的关口”之意。因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于天庆四年(1114)在其地誓师举兵反辽时曾出现种种祥兆,故女真语以之命名此地。详见《大金得胜陀颂》(99页)。
地名。即“得胜陀”之地(在今吉林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女真语音译,“忽土皑”意为“有福”或“得福”,“葛蛮”意为“关隘”或“关口”,合为“得福的关隘”或“吉祥的关口”之意。因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于天庆四年(1114)在其地誓师举兵反辽时曾出现种种祥兆,故女真语以之命名此地。详见《大金得胜陀颂》(99页)。
旧时藏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之一。流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每年夏历四月八日举行。每逢春播结束,藏族和其他族人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帐蓬、山货、药材和其它土特产品,赶着车汇集于跑马山及折多河畔
藏语音译,意为“什长”或“什夫长”。①旧时西藏地方之藏军官职名。约相当于班长,领兵10名。 ②各※宗(相当于内地之县)区划内的头人,主要负责布置并分配※乌拉差役,为官员准备柴草等。任期一年,管辖百姓十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1920597人(1990年统计数),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少数散居于内蒙古和北京市等地。与古朝鲜、高句骊有渊源关系。其远祖本居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国亡后,居
传说中的丽江纳西族祖先。又作歌来秋。从忍利恩四世孙,于高来之子。机智勇猛,不畏强暴。娶戟女戟恩母,生4子,分束、叶、买、何(亦作树、叶、梅、和)4支(氏族或部落),分居金沙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之后,梅支
西汉越人地方官员。番禺南越人。为人刚直,有谋略。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被交趾剌史罗宏举为都尉。不久迁任南海郡丞。后擢日南太守。从政期间,除弊兴利,厚生惠民,“民夷怀之”。卒后葬于马鞍山后。
①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札剌亦儿、扎剌儿、押剌伊而、札腊尔。游牧于鄂嫩河东、克鲁伦河北。为漠北强部之一。分为札忽惕、脱忽剌温、弘合撒兀惕、古篾兀惕、兀牙惕、你勒罕、古儿勤、朵郎吉惕、秃里、尚忽惕等十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今云南勐腊)等地傣族人民的抗暴斗争。清咸丰九年(1859),勐腊、勐捧、勐醒、勐远等傣族地区久旱不雨,虫灾蔓延,禾苗枯死,收成大减,有的地方甚至颗粒不收。但勐腊土司和清政府官吏反而增
?—前105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伊稚斜单于子。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嗣立。时汉用兵东越、南越,未遑北顾,单于新立,亦未扰汉,边境暂安。五年(前112),与西羌约攻汉,兵入五原(郡治九原在今包头市
见“缚喝”(2416页)。
?—1533明代广东瑶民起义首领。广东阳春县人。瑶族。嘉靖十年(1531),与黎广雄于阳春西山聚众起义。翌年,率众1700余人一举攻陷高州府及茂名县,杀贪官,夺银库,德庆、新兴等地瑶民纷纷响应,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