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坝语

扎坝语

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道孚县和雅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7千左右。扎坝语没有方言差别,两地扎坝语语音上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不影响彼此交际。以道孚扎坝区扎拖乡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有53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均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舌面中5套,有唇齿部位擦音,鼻音、边音分清、浊两套,小舌部位的塞音处在消失之中。有复辅音71个,分二合和三合两类。二合复辅音中以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的形式占大多数,三合复辅音很少。有18个单元音,分鼻化与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 3个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无辅音韵尾。有3个声调,读音不大稳定,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11类。名词可加后缀表示复数,方位名词较丰富。量词较丰富,分名量和动量两类,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体、语气、式、态、趋向、自主和不自主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丰富的类别范畴。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级、次高级、最高级和过量级,分别用加前缀或后缀等方式表达。基本形容词采用叠音形式,叠音形容词如表示程度加深可再重叠。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领属、工具、受动、处所、时间、比较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和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中有部分外来语,其中藏语借词占的比例最大,约占20%左右,内容偏重于宗教、文化和抽象概念。汉语借词较少,占词总数的3%左右。构词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种。

猜你喜欢

  • 岷州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洪武四年(1371)正月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属河州(今甘肃临夏)卫。时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下置千户所8,此即其一。

  • 萨穆坦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僧人。初随阿玉奇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受阿玉奇汗派遣,率八人使团取道俄境归国,约于五十一年(1712)春抵达京师,受到清廷礼遇。同年五月

  • 乌古迺联盟

    女真族早期的部落联盟。因在女真族首领乌古迺时期形成,故名。女真族在氏族部落时期,邑落各有大人,不相总一。至金献祖※绥可时,完颜部始定居安出虎水(今阿什河)流域。其子※石鲁为首领后,内稍以条教为治,外用

  • 长孙肥

    ?—408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代王拓跋什翼犍时,年13,选为内侍。后从拓跋珪投奔独孤及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大将,从征匈奴独孤部刘显及库莫奚、贺兰部,俱有

  • 蒙古律例

    书名。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对内蒙古的统治,在蒙古族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法规。崇德八年(1643)初颁,乾隆六年(1741)重订,六十年(1795)再次增订,以蒙、满、汉3种文字刊印颁行。共12项,2

  • 韩宁

    见“萧排押”(1998页)。

  • 召片领

    傣语音译,意为“广大土地之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最大封建领主和最高统治者。相传公元1180年傣族部落联盟大首领叭真入主勐渤(西双版纳)后成为第一代召片领,自是子孙相袭。元明以来中央王朝在此地建立

  •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

  • 土州同知

    官名。州同知为知州的佐贰,明代亦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秩从六品。颁给敕书、铜印,赐以冠带。为中央朝廷守疆土,抚土民,修职贡,交租赋,听征调。其考核、承袭、升降

  • 荣僧

    元代书法家。字子仁,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曾登进士,官至江浙行枢密院经历。工书,师虞永兴,尤擅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