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族

拉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普”、“拉祜纳”、“拉祜西”。清代汉文史籍称“倮黑”,解放后统称“拉祜”。人口411476 (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茅、临沧地区,其中50%聚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其祖先源于由青藏高原南迁的古代羌人,汉晋时期与其他南迁的一些羌语族体被泛称“昆”或“昆明”,唐时称“锅错蛮”,分布在今云南金沙江以南地区。公元17世纪以后又分东西两路大规模南迁,逐渐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唐宋时受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清时期除受中央王朝统治外,还受傣族封建领主管辖。公元18世纪至20世纪初,曾联合附近各族人民不断反抗清王朝和傣族土司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由于历史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放前分布在澜沧县东北及临沧、双江、景谷、镇沅、墨江、元江等地的拉祜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分布在澜沧县西南及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的拉祜族,因直接或间接受傣族土司统治,经济受封建领主支配,某些地区甚至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婚姻实行一夫一妻族内婚制,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办婚姻很少。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和大乘佛教,少数还信近代传入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有火把节等。传统舞蹈有芦笙舞。语言属汉藏语族藏缅语系彝语支。有通行不广,原由西方传教士创制,解放后经过改革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立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使拉祜族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猜你喜欢

  • 普安路

    元代旧政区名。古为夜郎地。秦属黔中地,两汉隶牂牁郡,蜀为兴古郡,隋设牂州。唐置西平州。后改兴古郡为盘州。南诏辖其地,东爨乌蛮七部落居之。后爨酋阿宋驱走他部占有其地,号“于矢部”,世为酋长。蒙古蒙哥汗七

  • 罗桑图登热吉

    1797—185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却藏呼图克图四世。四世(一作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意希丹贝坚赞(又写作伊希丹毕扎拉参)之弟。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却藏滩。初在却藏寺学经,后至西藏哲

  • 赵济

    ?—1530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世望。※赵铉子。年少聪颖,自幼入官学攻读诗书。父卒,袭卫指挥使职。弘治十七年(1504),以安定卫王子千奔率部扰沙州(今甘肃敦煌),奉命率临洮卫本部兵前往堵击,遏制

  • 白塔题记

    契丹、女真、八思巴、畏吾儿等多种文字墨书题记。白塔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万部华严经塔,此为俗称。塔内壁至今尚存金、元、明各代题记墨迹,其中第五层东西壁书契丹小字两处,经辨识,一处4行,31字;另处3行

  • 夏不鲁罕丁

    1228—1370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

  • 库车起义

    ①清咸丰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是清朝地方官员和当地伯克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引起的。道光(1821—1850)年间,库车伯克掠夺土地问题已日渐严重。仅阿奇木伯克皮鲁斯1人,侵占官田和民田便达1600余

  • 黄飘

    地名。位于贵州省黄平县东南20里。四山环峙,峻峭异常,乃一天险。清同治八年(1869),苗民※张秀眉起义军,借此天险大败席宝田部3000余人,有※黄飘大捷之称。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在此英勇剿匪。人民

  • 完颜宗雄

    1083—1122金宗室、大将。本名谋良虎。女真族。完颜氏。康宗※乌雅束长子。善射,九岁能射逸兔。年十一,射中奔鹿。善谈辩,多智略,孝敬谦谨。深受世祖及众人爱。从阿骨打伐辽,多所谏言。以所部兵败宁江州

  • 中俄北京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咸丰十年(1860) 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15款。主要内容为:(1)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

  • 永昌记

    书名。佚名氏撰。约成书于汉魏时,为云南古志书,卷数不详,已佚。《太平御览·兵部》卷89引有其文:“哀牢王出入射猎骑马,金银鞍勒加翠毛文饰。”《初学集》卷22后一句作“文帝秦王金银鞍加翠毛之饰”。后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