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改

撒改

①(?—1121)金国相。女真完颜部人。景祖※乌古乃孙,世祖※劾里钵兄劾者之长子。为人敦厚多智,善于用人。辽大安十年(1094),穆宗盈歌袭女真部落联盟长后,受命为国相。助盈歌铲除强梗不服者,受命取马纪岭(今老爷岭)道攻阿疏。行至阿不塞水,接纳乌延部斜勒勃堇(部落长)之策,改攻钝思城(今吉林延吉市西南卡兴洞),克之。辽天庆三年(1113),康宗乌雅束死后,阿骨打称都勃极烈,与其分治诸部,统治来流水(今拉林河)地区,匹脱水以北则归阿骨打统治。翌年九月,闻阿骨打起兵攻辽,射死辽将耶律谢十,大破辽兵,遣子完颜宗翰等贺捷,并劝阿骨打登位。阿骨打攻克宁江州后,又与吴乞买等“劝进”。阿骨打称帝后,仍任国相。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建※勃极烈制,被拜为国论勃极烈;九月,改称国论忽鲁勃极烈。一生为政得众心,诸部驯服。断狱察真情,故时人流传,“不见国相,事何从决”。天辅五年(1121)死。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追封燕国公。正隆年间(1156—1161),降封陈国公。世宗大定三年(1163),改赠金源郡王。 ②见“完颜撒改”(1163页)。

猜你喜欢

  • 婆莴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婆莴部。为南北朝时的※钵室韦同名异译(一说为※北室韦9部之一),“钵”为急读音译,“婆莴”为缓读音译。《旧唐书》称该部分布于※小如者室韦之北。具体所在有二说:一说在大兴安岭北段伊

  • 吐阿钦

    清和民国初期鄂伦春族以※“乌力楞”或※“安嘎(一作阿那格)”为单位出远猎时所设的炊事员。鄂伦春语音译,一作吐嘎钦、吐嘎辛、土阿钦。由众人推举或“塔坦达”(狩猎长或氏族长)指定,一般由年轻、视力不佳、狩

  • 绍兴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年号。约1151—1163年,凡13年。

  • 东魏孝静帝

    见“元善见”(238页)。

  • 廿家子村汉代古城遗址

    即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廿家子村古城。城址四面环山,北临大黑河,城西3里出谷口,即是呼和浩特市以东的平原起点。从地理位置看,是一个军事要地。城址除北墙被河水冲掉外,大部分墙保留在地面上约4—5米。城分内外

  • 固都逊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皮靴。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地。以牛皮制成。用料因人而异,台吉多用红香牛皮,中嵌鹿皮,饰以文绣。宰桑也用红香牛皮,但不嵌鹿皮,也不饰文绣。普通牧民穿皮履,或黑或黄,不敢用红色。妇女靴履与男

  •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

  • 品阿西

    旧时※“契”组织的一种,是朝鲜族邻里间互助换工的劳动组织形式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遍布于农村。可在打柴、盖房、捣米、织布等劳动中换工互助,亦可出牛帮助耕种。参加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换工期间,出工多

  • 海努克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名银顶寺。位于伊犁河南海努克(今新疆察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固勒扎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人

  • 包银

    元代赋税科差名目之一。汉地民户的科差包括※丝科、包银、※俸钞三项。宪宗元年(1251)始征,初科纳白银6两,后改4两,2两输银,2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科差条例,推行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