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

贵州44大土司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南诏陷播州,太原人杨端应募入播,授武略将军,据播州地,世袭其职。5传至扬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嗣,官至德州刺史。又7传至杨轼(第十二代),子杨粲袭职。累官沿边安抚使。历传杨价、杨文、杨邦宪(第十六代),皆仕宋,为播州安抚使。元至元十三年(1276),杨邦宪应世祖诏谕,奉版籍内附,授为龙虎卫上将军、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传子杨汉英,赐名赛因不花,历授宣抚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卒,追封播国公。子杨嘉贞袭职。又传3代至杨铿。明洪武五年(1372),入贡方物,纳元所授金牌、银印、铜章等,仍以其为宣慰使。子杨升袭职。永乐七年(1409),以草圹、黄平、重安所辖当科、葛雍等12寨少数民族归附。升传杨纲。正统十四年(1449),纲老疾,以子杨辉代。景泰七年(1456)讨铜鼓,五开等地苗民起义。成化十年(1474),以子杨爱代职,率兵征苗民起义。弘治十四年(1501),又出兵征讨彝族米鲁暴动。后历杨斌、杨相,其间嫡庶相争数世。嘉靖二十三年(1544),相子扬烈袭职。传子杨应龙。万历二十九年(1601),应龙叛乱失败,穷蹙自缢。自杨端至杨应龙共传29代,历725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明廷分播州地为2,置遵义府(属蜀)、平越府(属黔)。关于杨氏祖籍,另有会稽说或泸叙2州边徼羁縻州之少数民族等说。

猜你喜欢

  • 忠顺保德可汗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纳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色而强大的一支人”。他称墨彝、白彝、彝家、甘彝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地区、昭通地区及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

  • 都尔噶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阿奇木首领官。据说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库车一带,是指衙门下级官员、士兵或警察。

  • 款彻

    见“宽阇”(1946页)。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 李珣

    五代时文学家、医学家。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唐末其先人经商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善诗词,著有《琼瑶集》,己佚。《全唐诗》收录其诗54首。《花间集》收录37首。《全五代词》收录3首。其诗

  • 贡却嘉措

    1791—1858清代藏族学者。夏河附近孜雄措干地方(今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5岁于拉卜楞寺出家为僧。曾任拉卜楞寺第四十一任法台。大部时间隐居山林修行或为人念经为生。著有《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

  • 那戈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音译。旧时供氏族祭祀用的小屋。由有一定联系的2个或3个氏族共同使用。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西巴霞曲流域。凡氏族内的重要宗教活动都在此举行。凡战争胜利品,在没作最后处理前,均

  • 逢侯单于

    东汉时北匈奴单于。挛鞮氏。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屯屠阿子。原任南匈奴奥鞬日逐王。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南单于师子立,“新降胡”15部胁立其为单于。掠汉驿舍,杀吏民,欲渡漠北,遭汉将邓鸿等追

  • 闾山

    见“医巫闾山”(1063页)。